武大校友当选美国院士!武汉海外院士达十余人

05.05.2016  12:29

  美国国家科学院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其中,曾在武汉求学、1988年获武汉大学医学院(原湖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的孟祥金当选院士,目前他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分子病毒学教授。据不完全统计,成为海外院士的武汉高校校友、教师有十余人。

   今年3月曾回母校

  据了解,孟祥金是分子病毒学专家,1985年获中国山东滨州医学院学士学位,从湖北医科大学获得微生物与免疫学硕士学位,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后赴美深造,1995年在位于美国爱荷华州Ames的爱荷华州立大学获免疫生物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工作过一段时间,2007年至今任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分子病毒学教授。

  就在今年3月,孟教授还曾和其他7位武大校友一道,回到母校受聘为医学部荣誉教授。长江日报记者联系上邀请他回国的武大基础医学院院长郭德银教授。

  郭教授介绍,和孟教授结识有5、6年时间,两人曾多次在国际会议上遇到。他认为孟祥金当选为美国院士,凭借的是综合实力,“孟祥金教授主要研究兽医和人类医学公共卫生领域内重要的新发病毒、人兽共患病毒的致病分子机制和预防性疫苗,是人畜共患戊肝病毒的最早发现者,研制出第一个被美国农业部完全许可的商用环形病毒动物疫苗”。

  郭教授认为,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为越来越多学者认可的重要科研评价指标——高被引率,即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次数,孟教授在该项指标上表现突出,“迄今他已经在同行评审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近300篇学术文章,他引(注:他引指别人引用他)超过16642次。根据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ISI基本科学指标统计信息,孟祥金是从1997至2007年间微生物学学科文章总引用数世界上排名前1%的高引用科学家”。

   他有浓厚的实验室情结

  武汉大学医学病毒学研究所所长杨占秋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孟祥金在湖北医科大学师从孙瑜教授时,自己和孙教授的实验室门对门,作为老师,自己曾见证过这位学生的成长,“第一印象是默默无闻,实验室里7、8个人,大家常一起玩,但他话很少;第二印象是一鸣惊人。上世纪90年代初发英文论文者凤毛麟角。他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了一篇英文论文,随后我也发了一篇,生先发,师后发,让我印象深刻”。杨占秋介绍,上世纪90年代孟祥金曾多次获美国学术业界奖,他的导师孙瑜教授在所里的会议上多次提到,引以为荣。

  杨占秋介绍,孟祥金对自己专业启蒙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3月他回国,是出去后第一次回来,与许多海归学者忙着做讲座不同,他提出要回自己曾经的实验室看看,我陪着他,一起找门卫开门,他还要我们帮他留影。病毒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看得出来,他有浓厚的实验室情结”。

  ·有武汉学术基因的海外院士有多少·

  据不完全统计,成为海外院士的武汉高校校友、教师有十余人。

  武大李德仁

  武大遥感专家李德仁院士,当选过欧亚科学院院士

  武大董欣年

  武大微生物学系1978级校友、美国杜克大学植物学系教授董欣年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武大李长明

  1986年获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的李长明教授于2010年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遴选为院士。

  武大鄂栋臣

  6赴南极,4赴北极的武大鄂栋臣教授2013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

  武大许崇育

  武大引进的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千人计划”专家许崇育教授2016年当选为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

  武大张久俊

  1985年考入武大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张久俊2016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华科余翔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中德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余翔教授2012年被授予欧洲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院院士。

  华科陈刚

  曾于1984年和1987年分获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动力系学士和硕士学位、时任麻省理工学院微纳米工程实验室主任的陈刚,2010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华科胡丙长

  华中科技大学1983级校友胡丙长2015年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华农张启发

  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2007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当时也是大陆高校唯一的一名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周济

  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武汉市市长等职,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周济2013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这些学术“”系在武汉的名学者能为武汉带来什么?

  郭德银介绍,与母校的这层天然联系,无疑增加了母校的声誉,但更实质的是为学校及地区带来更多的科研机遇,以孟祥金为例,“受聘为荣誉教授后,母校的师生有更多机会能聆听到美国院士的讲座;3月孟教授等海外知名校友回国后,参加了武大主办的病毒学国际研讨会,他们将学术前沿带到了武大;海外知名学者也有可能为母校引进更多的科研人才;同时,他们中不少人是著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