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构筑“云端之城”——智慧宜昌建设观察(下)
相当于25万亿张纸储存能力的云计算网络,天衣无缝地覆盖着宜昌。1月4日,智慧宜昌建设办公室介绍,每天新增入库数据100多万条。
面临大数据、物联网等重大机遇,宜昌仍在加速数字城市奔跑的步伐,构筑互联网“云端之城”。
信息惠民,民众乐享便捷
没跑一步路,就办好了老年优待证,宜昌市隆康路28号的陈秀珠很开心。“以前办个证总是东跑西跑,还要准备这样那样的材料,现在网格员上门,手机上点几下,不到半个月,证就发来了。”元旦前夕,记者采访陈秀珠时,她十分感慨。
陈秀珠所在的力行街社区,每天都在为居民提供类似的便民服务。代上户口、代办居民证、代办老年证、代上医保等,网格员都是通过“社区e通”进行办理,办证周期缩短,程序大大简化。
宜昌以300户为标准划分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网格员每天到辖区巡查,并通过“社区e通”向信息平台报送采集的各类信息,并向居民发送服务信息。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一环,宜昌民政公共服务平台以一体化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各项民政业务。目前,公共信息平台数据总量近30亿条。
智慧城市建设,让市民感受到了生活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我还在下楼梯,药房就开始配药,到窗口直接拿药,一分钟都不用等。”在宜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牟先国说,原来看病,在窗口排队挂号,最少要几分钟,现在用市民卡在自助设备上挂号,不到半分钟就搞定。
去年7月,中国首份互联网大数据生活报告《蓝色幸福指数城市报告》出炉,宜昌进入了智慧城市“幸福指数”前20名。
信息支撑,消防精准救援
去年10月7日22时51分,致祥路一号小区一栋7层居民楼一楼发生火灾。接到火警,指挥中心迅速调集西陵大队赶赴现场,并在10秒钟内将楼栋信息、最佳行车路线、现场消防栓位置等准确信息发给了消防官兵。
由于准确掌握了楼栋内住户和燃气总阀门的位置,消防员第一时间关闭了燃气总阀门,避免了次生事故的发生。
第一轮救援结束,清点人数,网格员邹绚丽发现苏友全等8人还在楼中。很快,8人所在楼层、房间构造等信息,及时推送给了现场攻坚组。消防员在浓烟里精准救援,成功解救了被困的居民。
宜昌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冯明静介绍,通过报警人提供的建筑名称、电杆编号等多元素信息,智慧消防系统能快速定位报警地点,同步推送周边建筑、水源、单位、住户、监控视频等信息,为灭火救援指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车载视频、手持终端、移动图传、城市天网等设备,可以方便消防指挥中心实时掌控救援现场情况,进行可视化调度。“各类数据的快速查询和整合,为火场指挥员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提高了作战效能。”冯明静说,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消防救援实现了从传统的模糊救援到精准救援的提升。
据统计,智慧消防系统应用以来,宜昌全市灭火救援到场时间平均缩短近20%;近4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死人火灾事故。
物联网,让农业生产更智能
来到宜昌晓曦红柑橘科技园,大棚里绿油油的柑橘苗长势正好,里面有很多新鲜玩意:光照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传感器、气象采集仪等。“这些信息采集器能24小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风速、气压等16种参数信息,恰似小型气象站。”公司总经理聂红丽说。
打开园区农业物联网管理软件,各个采集点的环境信息一目了然。聂红丽在电脑上发出生产指令,密布在田间的喷灌系统、温湿度控制器便开始自动喷水、升降温、增减湿。原来“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场面,现在只需点点鼠标或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完成。
这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还实现了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聂红丽说,130多亩柑橘信息化基地,每年可以节省各类开支25万元,有机肥、生物农药和灌溉用水量也减少了30%以上。
2014年,宜昌启动智慧农业物联网试点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一个市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和晓曦红柑橘科技园等三个农业物联网试点基地应用平台。此外,宜昌还通过12316专家信息指导平台、农作物病虫害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农业产业化电商平台等,放大智慧农业发展效益。
智慧农业系统正推动着宜昌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去年2月,“淘宝特色中国·宜昌馆”正式上线运行,每天网上销售额达20多万元,一大批企业和网店合作,成为电子商务助推宜昌农产品销售的范例。(韩少林 范步 唐宜贵 郑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