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的见证:大学生记者走进中山舰博物馆-科教频道

07.08.2015  17:22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它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  7月18日,由荆楚网主办的“大学生暑期寻访抗战纪念馆”活动走进了中山舰博物馆。广州蒙难时期,孙中山先生在这艘舰艇上度过了难忘的55天。

据悉,中山舰是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三菱公司长崎造船所订造。1912年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国海军。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同年10月24日,担负警戒及运输任务的中山舰巡航在湖北金口江面时,遭到日机轰炸而沉没。

舰船夹板上现在仍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弹洞,让大学生记者看得震撼万分,“舰船都被撕出一条大口子了,可想而知当时的战斗是多么激烈。

据讲解员介绍,当时,中山舰舰长萨师俊正在指挥战斗。一颗炮弹突然落在指挥室旁,爆炸使萨师俊深受重伤,但仍宁死坚守位置,最后被众人抬走。中山舰上五十余人,25人战死,18人生还,其余的下落不明。中山舰舰体共有6处创伤,沉入江底。1997年打捞出水。2001年修复竣工。2008年5月整体迁入中山舰博物馆舰体陈列厅。

中山舰博物馆园区位于江夏金口街中山舰路特1号,主要由中山舰博物馆、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园和游客服务中心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中山舰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是以中山舰的陈列展示为中心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里除了中山舰外,还有许多文物。

1997年,中山舰在武汉江夏金口水域整体打捞出水,随之出水各种类型文物近5000件,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价值之高,在中国近现代沉船打捞史上十分罕见。经遴选出铭牌标志、舰载设施、生活用品、武器装备四大类型的文物近300件在博物馆展出,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永丰舰至中山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及中山舰官兵们的精神面貌。

文物中不仅有水箱、舷窗、炮弹、雕像、餐具等物品,还有两件缝纫机机头,一件用弹壳制成的“针线盒”和两个木炭加热式熨斗。“这些生活用品,证明中山舰官兵们不但是一群驰骋沙场的铁血男儿,同时也是能“男做女工”的勤俭典范。”讲解员介绍。

同时,馆内还设有《一个抗战老兵的百年故事》专题展览,讲述了一个抗战老兵陈鸣铮与中山舰之间难分难解的依恋情分,“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在与中山舰博物馆展厅隔空相望的小山上有25根擎天柱般的纪念碑,以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

站在历史场景还原图前,来自湖北大学的李世亚感慨到,“太震撼了,感觉像回到那个峥嵘岁月。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