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致信宜昌市委市政府 黄楚平作出批示感谢

17.07.2015  18:58

  日前,一位情系家乡发展的宜昌籍大学生致信宜昌市委、市政府,从产城共融、人口聚集、棚户区改造等方面,就宜昌城市建设发展提出建议,希望为宜昌建成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尽绵薄之力。收到这封来信后,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作出批示,对关心、支持宜昌建设发展的大学生表示感谢,要求相关部门充分重视、认真研究建议中提出的有益观点,并吸纳到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中。

  这位大学生在来信中说,自己是一名关心宜昌建设发展的大学生,宜昌正在建设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家乡的发展让我们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十分高兴。建议宜昌加大产城共融和招商引资力度,多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和有效率的项目,加强城区片区间的对接,把一些重要地块盘活。宜昌有很多棚户区需要改造,要多争取中央棚改资金,利用有限的钱,进一步改善民生。人是支撑产业的核心,如果没有人口,宜昌就大不起来、强不起来,要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引导外来人员和农村人口落户城区并就业创业。

  “宜昌是一座独一无二的美丽城市,这里有三峡山川汇聚的雄壮,有99条河流汇聚的柔情,这里的故事源远流长。”这位大学生在来信中深情地说,这长江,这三峡,这些山河都是宜昌宝贵而独特的资源,希望宜昌成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

  据了解,这封信已转交给相关宜昌市领导和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称,大学生对家乡建设的关心之情令人感动。信中提出的有关产城共融、人口聚集、棚户区改造等问题和建议,既是市民关心的问题,也是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并正在大力推进。近几年来,宜昌以“四大平台”、“六大千亿产业”为抓手推进产城共融,宜昌新区3年累计投资近1000亿元,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加到175平方公里,“六大千亿产业”蓝图中已有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3个产业突破千亿元,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产值增幅均达两位数,未来几年将每年新增1个千亿产业。为集聚人口,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关于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学之城建设、人才强市改革实验区建设等方面的规划措施,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大学生在宜就业创业,方便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外来人口落户城区,为特大城市建设提供了人口支撑。棚户区改造始终是宜昌最大的民生工程,今年,棚改工作被列入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一号议案,宜昌城区在2014年筹集资金235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筹集资金93亿元,计划启动棚户区改造27400户,目前夜明珠路沿线、四0三、白沙路等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正顺利推进。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认真研究信中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将更加重视民意,积极倾听民声,广泛汇集民智,与广大市民一道,更加科学有效地推动大城建设,把宜昌建设得更加美好。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