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村村通客车”创新运营模式 方便群众出行

16.04.2015  20:07

    新华网湖北频道4月16日电(程良友 张桃兴)15日,大冶市刘仁八镇新购进的7台东风小康农村客车开始营运,家在偏远的金柯村山顶的柯惠芳约好同村几个好姐妹租上新车,风风光光的回娘家。她扳指一算,10里山路,原来一个人坐一次摩托车要花10块钱,现在只要3块钱,便宜又安全。

    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在第五轮“三万”活动中,大冶制定了“村村通客车”的详细方案,在对现有3508公里农村硬化公路进行提档升级的基础上,规范管理已开通的44条线路,并新开线路35条,使城乡客运线路达到79条,覆盖大冶全市332个行政村。  

    如何让车子跑得好,经营者赚得开?大冶市创新四种运营模式,并建立了三项保障机制,用市场的办法保运营,确保“村村通”开得通留得住。

    对于客流量稳定、客流规律明显的58条线路,实行“班线客运模式”;对于客流稀少,但存在区域性和个性化出行需求的12条线路,实行早晚班、季节班、赶集班等“区域经营模式”;对于边远地区、偏僻山区等客流量需求较低的8条线路,实行电话预约包车、约租车混合经营等“约租经营模式”;对于客流量大、出行需求旺盛、道路条件设施完备、运行距离适中的1条线路,实行“公交化经营模式”。  

    同时,大冶还建立了政策激励、资金奖补、市场融资等三项保障机制,确保“村村通”有效益、管长远。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大冶市政府已投入资金1.8亿元,撬动社会融资6.92亿元,其中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2亿元,营运车辆购置资金7200万元。  

    据统计,目前,大冶已新建候车亭44个,招呼站126个,错车台1194个,安装警示牌697块,警示桩2477根,防撞护栏19960米,减速带282处,加宽、维修路面67.33公里,路面刷黑20公里,占总工程量的68.68%。

 (见习编辑 张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