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农田土壤生态修复工作受中央媒体关注

18.08.2017  09:01

  8月14日,中央媒体《人民日报》记者专程来冶,对大冶市加强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专题采访报道。

  2012年,财政部、环保部将大冶列为全国20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示范区之一,2013年,环保部明确大冶为实施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六个示范区之一。近几年来,大冶市以此为契机,以提高政治站位和环保为民的行动自觉,以大冶市环保局牵头,多部门合作联动,自我加压,坚持规划引领,加强源头控制,积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前期,克服了没有现成的治理案例可循、土壤底数不清、技术不成熟、修复成本高、招投标程序复杂等重重困难,成立专家团多次赴桂西等地考察、多次采样分析对比论证、多轮专家评审,为大冶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工作打下科学基础。

  国家环保部大冶金湖农田土壤修复示范项目,位于大冶市金湖街办栖儒村和柯湾村,项目农用地面积283亩,由中环循(北京)环境技术中心进行技术修复,主要采取生物修复方法,整个修复工程包括农田土壤详细采样分析、污染源隔离、农艺措施及土壤改良、农田水利及基本建设、富集型植物培育与种植、其它植物种植与筛查、自检分析及优化,通过分区修复、植物修复、土壤改良等修复方式,利用种植蜈蚣草、圆叶遏蓝菜等富集型植物对土壤中的镉、砷等重金属进行吸附,通过几轮的种植和试验,实现耕作层土壤重金属镉、砷达到土壤环境质量Ⅲ级标准的总体目标,从而达到修复效果。

  《人民日报》记者对大冶市土壤污染生态修复管控调修等作法高度关注。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冶市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主要是抓住六个环节进行,即控源(切断污染源,避免走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调理(主要采取化学调理,利用有机肥调理土壤PH值,改良土壤肥力)、调整(主要是种植结构调整和农艺调整)、修复(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植物等修复方式进行修复)、康复(在修复的基础上,利用药剂,使土地恢复到原来的种植水平)、示范(通过对绩效、技术路线、修复成本、修复模式的反复摸索和探讨,从而形成可复制、可粘贴、可推广的成熟的修复模式),确保修复后农田的安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