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中外专家做客珞珈讲坛

01.11.2019  05:10

【珞珈讲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谈“我心目中的科学与艺术

 

 

新闻网讯(通讯员向飞宇) 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做客第304期珞珈讲坛,带来题为“我心目中的科学与艺术”的讲座。

严加安首先从托尔斯泰的《艺术论》入手,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了科学和艺术的定义,从而引出了讲座的核心思想:大道至简,大美天成。严加安曾经提出过“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对于科学与艺术的共性,严加安认为是它们都追求“”和“”,有共同的美学准则;它们都有创新性。

最后,严加安谈到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学生,发展“全人”教育、通识教育。在总结时,严加安还展示了他的书法与绘画作品,作为对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点题之笔。

严加安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在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报告,200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7年获华罗庚数学奖,2010年当选为国际数理统计学会会士。(摄影:屈波)

 

【珞珈讲坛】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James Naismith解析酶催化机制


新闻网讯(通讯员刘毅)10月16日,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James Naismith教授应邀做客珞珈讲坛第305讲,为师生们带来题为“A Chemical View of Enzymatic Transformations”的精彩报告。副校长吴平为其颁发珞珈讲坛纪念证书,中国科学院院士、药学院院长邓子新教授主持论坛。

环肽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菌、抗真菌、酶抑制剂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为新一代药物分子,在药物研发领域已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James Naismith从全新的视角为大家分享了以环肽类化合物为代表的酶催化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详细阐述了通过蛋白晶体研究来揭示酶催化中隐藏的反应机理等一系列科学前沿问题,重点介绍了如何巧妙地利用酶催化机理,合成多种新型环肽类化合物的一系列最新成果。

James Naismith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爱丁堡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哈维尔研究中心(Research Complex at Harwell)主任、罗瑟琳富兰克林研究中心(Rosalind Franklin Institute)主任,曾担任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生物大分子科学中心主任。在生物信号传导、蛋白分子与底物互作、病原微生物糖基组装、特殊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等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利用结构生物学手段解析蛋白质结构,同时偶联分子生物学手段,攻克生化反应机制与疾病靶点。发表包括Nature、Science、Cell在内的学术论文220余篇。曾荣获英国皇家科学院碳水化合物奖化学奖、利弗休姆信托分子生物学奖、皇家学会沃夫森研究美德奖等。

 

【珞珈讲坛】李忠杰教授谈社会发展与治国理政的深层次规律

 

 

新闻网讯(通讯员李雅丽) 10月12日,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现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教授,做客珞珈讲坛第306讲,带来题为“社会发展与治国理政的深层次规律解析”的讲座。

李忠杰首先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若干普遍问题切入,提出了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这一创新性理论。他认为,当代世界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深层次上看,可以用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规律来解释。

在阐述了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基本思想之后,李忠杰解析了不同社会治理方式的长短优劣及其深层次原因。并从大历史观出发,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产生问题的内在逻辑。李忠杰还对当代中国社会各种现象和问题,诸如中外文明之间的差异、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作了深度解读。他认为,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规律是认识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一把“钥匙”。

最后,李忠杰从全面把握治国理政和改革开放的深层次规律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重大举措。他认为,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

李忠杰还担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摄影:屈波)

 

【珞珈讲坛】袁小明教授谈原始创新

 

 

新闻网讯(通讯员彭赟、王熙婷)10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特聘教授袁小明教授做客珞珈讲坛第307讲,带来“原始创新,我们的历史责任”的报告,副校长吴平为其颁发珞珈讲坛纪念证书。

报告中,袁小明引用任正非之问,提出通过欣赏科学之大美启发科研创新之大美,面对历史机遇,在无人区如何领跑的问题。他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了科学研究创新的特征,指出创新具有验证或重复性、跟踪性、发展性、开创性这几个由低至高的层次。他说,科学研究状态的评估、科学研究价值的评价体系,都要放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去理解、去认识,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要区分好硬创新、软创新,更要明确国之重器需要基础创新。

袁小明认为,原始创新的核心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内心最喜欢的,也就是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同时,袁教授认为追求美感自然是离不开创新,创新则需要具有引领变革的思想领袖精神。最后,袁教授勉励青年学者和学生们把握时代契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呼唤英雄,看到历史机遇的人,将是塑造历史的人。

袁小明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973计划)项目“大规模风力发电并网基础科学问题”首席科学家、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新型电力电子关键技术及装备主题专家、国家“十三五”规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科技部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委能源学部委员。(摄影:屈波)

 

【珞珈讲坛】 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谈自由主义与国际政治现实

 

新闻网讯(通讯员冯存万)10月2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做客珞珈讲坛第310讲,带来题为“大幻想:自由主义与国际政治现实”的学术报告。

米尔斯海默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以及自由主义霸权等重要概念切入主题,分析美国为何追求自由主义霸权,自由主义霸权的行动轨迹如何呈现及为何最终陷于失败等问题。米尔斯海默认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假设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个人主义是其核心,个人优于社会组织;个体很难形成普世共识,观念的差异极其复杂并且会导致冲突;世界上任何公民均享有同等的权利,在特定情况下宽容并不能产生实际效应,因而国家的产生和存续成为必然。

米尔斯海默认为,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外交奉行自由主义霸权,尝试以美国的想法重塑世界并先后卷入数场战争。自由主义霸权政策在世界范围内遭遇了重大失败。究其根源,民族主义及现实主义是导致美国自由主义霸权遭受阻击并最终失败的重要因素。

约翰·米尔斯海默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温得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自2004年以来,米尔斯海默多次访问外交部和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他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界引起广泛关注。(摄影:唐奇志)

 

(编辑:陈丽霞   学生编辑:田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