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文物局基建考古项目管理经验在全国考古工作会上交流推广

14.10.2016  19:47

  10月11日,在全国考古工作会上,根据主办单位国家文物局的安排,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作了《创新制度  强化管理  全面提升湖北基建考古工作水平——以三峡、南水北调工程考古项目为例 》的经验交流报告,受到参会的全国其他省(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及考古专业机构的高度赞誉和肯定,认为湖北在考古项目管理方面的创新和经验,趟出了一条中国基建考古规范管理的新路子,全面提升了大型工程考古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在全国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本次全国考古工作会,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湖北省文物局承办,是时隔四年之后,再次召开的全国考古行业最高级别会议,国家文物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考古单位、有关高校的负责同志,以及特邀专家共150余人参加会议。

  湖北是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两大世界工程唯一同时涉及的省份,实施三峡考古项目217项,发掘43万多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包含配套进行的引江济汉工程)考古项目175项,发掘面积40万平方米,为配合两大工程建设所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持续了二十多年。

  为了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完成繁重的考古工作任务,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湖北省文物局分别先后成立三峡和南水北调办公室,专门负责配合两大工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同时,大胆进行制度创新,狠抓规范管理,在全国率先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开创性的实行项目合同制、协调协作制、项目监理制、科研课题制、检查验收制、资料集中制、结项审查制等7大制度,在程序、现场、资料、课题和经费5个方面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和方式,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了两大工程涉及的文物保护任务,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和专家组、社会的一致好评,为区域考古学研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在新的历史阶段,尤其是在中央提出“放、管、服”的要求下,湖北省文物局在考古项目管理上,将进一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把握关键节点,丰富管理手段,利用“互联网+考古”,利用“湖北省文物管理信息系统”,推广“考古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全面实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档案资料、文物库房以及监督管理等各环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管理的网络化,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进一步提高主动服务能力,做好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工作,提高时效。同时,利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扩大考古宣传工作,组织开展“走进考古工地”等活动,普及考古知识,扩大考古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