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行榜排名高低都是一种鞭策

04.07.2016  22:27

  张海英

  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在35个大城市中,宁波与杭州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是最高的,兰州、厦门则垫底。(7月3日《第一财经》)

  如今,围绕城市的各种排行榜有很多,尽管每个榜单的编排方式未必都科学合理,排名结果未必都客观公正,但只要这类榜单中没有夹杂发布者的私利,都有一定参考价值。比如日前发布的城市生活满意度排行榜,对于城市管理者就有一定启示和鞭策价值。

  据悉,调查方通过对35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主观感受进行随机电话调査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描述城市生活质量的5个主观满意度分指数,即生活水平、生活成本、人力资本、社会保障、生活感受。就这5个方面来说,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城市居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生活质量满意不满意。

  比如,生活水平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生活成本满意度能反映出城市物价与居民承受力;人力资本满意度能反映出知识、技能、健康等方面的信息;社会保障满意度则反映出居民基本权益保障和公共福利水平;生活感受则是居民直观表达。

  显然,排名前列的城市,居民对以上5个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而排名靠后的城市,居民的满意度较低。笔者以为,虽然尚不清楚调查方对每个城市调查了多少居民,是否覆盖到不同职业群体和收入群体,但这个调查排名结果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值得城市管理者去反思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各种短板。

  在很多人看来,有关城市的各种排行榜,凡是排名靠后的城市,城市管理者应该引起反思,而那些排名靠前的城市则是榜样,值得学习和借鉴——这是一种习惯性认识,也没有什么错。但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排名靠前还是排名靠后,都应该从各种排行榜上汲取不同“养分”,当成一种鞭策。

  比如,在今年城市生活满意度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第二的宁波和杭州,不要以为排名居首就可以高枕无忧,也不要以为居民对城市生活质量百分之百满意。即便这种排名结果是客观公正的,也要意识到城市管理还有某些不足。

  而排名垫底的城市,城市管理者则不要以为难以扭转这种排名结果,只要真正心系市民利益,从这种排名结果中吸取教训完善各种城市公共服务,就有希望在以后的排行榜上不断提升名次。而居民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城市管理者麻木不仁,不把这种排行榜真正放在眼里,一切如故。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