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仅14城公开债务数据:市政府的钱花哪儿了

02.07.2014  20:03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中国税收的基本原则,而税收是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广大纳税人来说,政府的财政收入怎么花、花到了哪里,都是他们关心并希望能获知的重要的信息,即政府财政透明度成为市民和纳税人越来越关注的公共话题。   

    与此同时,政府财政公开透明还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亦是反腐倡廉的有效措施。

    继2012、2013年之后,近日,清华大学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财政透明度课题组再次发布《2014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报告全文详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网站http://www.sppm.tsinghua.edu.cn)和“2014年289个城市财政透明度排行榜”,其研究范围为全国285家地级市政府和4家直辖市政府(不包括三沙市、港澳台地区)。

     报告重点解读

    本次统计采用从互联网获取全样本数据的方法,指标体系分为“机构公开”、“财政报告和数据”、“其他相关信息”三个部分。其中“财政报告和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包括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和社保基金等政府收支的“四本账”、部门预决算公开、三公经费、专项资金等。

    课题组提出全口径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用户友好发布、一站式服务三大指导原则。课题组认为,政府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应当做到全面、完整与准确,因此,全口径的财政信息公开是政府财政透明度最重要的原则。此外,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形式也是指导财政透明度的重要原则。在前两年收集市级政府财政信息与数据的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各政府网站普遍存在界面不友好、查找网页路径太分散等问题,影响社会公众和各类机构对政府财政信息的有效查阅与使用。因此,在今年的调查中,课题组特别强调了用户友好发布、一站式服务两大原则,对公开形式提出进一步要求。

    考虑到市级政府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法律程序发布信息,今年数据采集窗口期截至2014年6月15日。数据采集方法为通过联网收集各市政府网站公开的相关信息与数据。

    今年,课题组对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和社保基金的预决算情况进行了两个连续财政年度(2012—2013、2013—2014)的评价,包括: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或决算)、2013年财政预算、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预算。

    从实证结果显示的情况看,政府“四本账”预算体系,按照公开的完整程度排序,依次是: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其中,社保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公开程度十分接近。

    公共财政作为全口径财政收入和支出主要部分,一直以来都是财政报告中重点提及的部分。随着近年来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政府性基金在全口径财政预算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甚至有超过公共财政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出台意见进行督促的情况下,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公开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社保基金预算具备一定的专款专用性质。尽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虽然在2007年开始试点,但在地方中的推广相对较慢。社保基金预算的试行则开始于2010年,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的预算公开相对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