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如何变成能源 揭秘武汉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13.11.2014  14:18

  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内,工作人员操控机械爪臂堆放垃圾。记者苗剑 通讯员肖敏 摄

  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记者苗剑 通讯员肖敏 摄

  武汉晨报讯(记者蔡爽 通讯员叶志卫 叶火生 喻晓)11月6日,市民王慧吃完早点,习惯性将白色塑料袋扔进公交车上的垃圾篓里。6个小时后,这个垃圾袋辗转多次,跟随10吨其他生活垃圾一道,被一辆重型垃圾压缩运输车运送到位于汉阳的锅顶山垃圾焚烧厂。

  在这里,经分拣、堆放、干燥等程序后,这个垃圾袋“乘坐”电动输送带,被送进一个巨大的焚烧炉。焚烧炉内高达947℃的高温,把塑料袋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少量残渣,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聚集在一起,将一个大锅炉内的水加热成400℃的水蒸气后,推动了蒸汽发电机。至此,这个塑料袋完成了它的蜕变。

  塑料袋、餐盒、泡沫……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早已是公害,武汉每天“”掉百万余纸碗,相当于一片小树林,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将生活垃圾变身清洁能源,在武汉已经实现。

  昨日,武汉市城管委开放武汉部分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记者进行了一番探秘,看“大家都嫌弃”的垃圾,怎样变成“人人都需要”的清洁能源。

   垃圾总动员

  化身“电力侠

  在东西湖区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有一个巨大的垃圾池。两名操作员坐在操作台上,分别控制两个巨大的抓斗,很像《玩具总动员》中的抓斗。探入20多米深、400多平方米的垃圾池内,一抓斗下去,至少5吨重的垃圾会被投入填料口。

  垃圾池分为上下两层,用来沥干水分,上层垃圾池堆满垃圾,下层池内主要是垃圾渗滤液。一般垃圾运到焚烧厂,前5天都是沥水过程。

  巨型垃圾池采取全密闭结构,这样设计除了防止臭气外溢污染空气,还有就是为了便于臭气收集。这些臭气中除了有害成分,还含有大量的甲烷和氧气,这两样东西都可以助燃。经过燃烧后的臭气,有害物质也会被分解掉,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燃烧炉内的温度最高可达上千摄氏度,经过输送装置,燃烧炉内灼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高温气体,被输送到余热锅炉内,推动汽轮发电机,就能产生电能了。

   环保“安全线

  保证不影响居民生活

  垃圾无害化处理,无害程度到底要降低到什么程度才行?以锅顶山垃圾处理项目为例,该项目焚烧处理规模为1500吨/天,主要承担汉阳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

  项目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建设,是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布局中的重要节点。

  由于项目选址周边有居民区,根据相关要求,项目周边需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这是一个安全线,是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民区边界的最小距离。

  这个最小距离的确定可不简单,需要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项目所在地的风向、风速及其频度分布、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地貌、环境敏感点分布等环境条件和无组织排放污染源及其强度,进行综合计算,并用大气污染物最不利条件下的扩散进行校正。

  据了解,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委托国内专业能力强、具备专业甲级资质的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进行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该院提交的《武汉市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其补充报告,由于项目采取100米高烟囱排放,充分利用大气自身的稀释扩散能力,经烟囱排放的各类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均能满足规定的居住区大气污染物容许浓度限值的要求。“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目前的相关要求,锅顶山这样的新改扩建项目环境防护距离不得小于300米。”“环境防护距离”在“卫生防护距离”基础上,不仅考虑了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还增加参考了环境风险评价相关结论,如发生突发设备或操作事故状况下,二恶英向外界扩散等。

  在这种安全防护下,可保证垃圾处理厂日常运营中,不会对居民造成生活影响,在突发情况下,也能保证应急处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