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大如何提高调研报告的针对性

01.07.2016  14:32
      调查研究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常用且有效的方式之一,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调研之后形成调研报告,给党委决策提供参考,以促进“一府两院”工作的开展。那么,提高调研报告的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调研报告是整个调研活动的最后一步,能否画龙点睛就要看它的针对性强不强,也是从选题到活动开展最后措施提炼的最终产物。

围绕民生热点 选题一针见血

专题调研的题目比比皆是,随手拈来一个选题易如反掌。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关注民生热点,能够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选题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题。从调研的目的来说就是通过调研来关注到这个问题、从而促进一个问题的解决。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谈论关于“中国梦”,对于每一个国人来说自己心里也有一本小账,都有自己的梦,这些小账和梦说到底就是提高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进而才有全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在进行调研选题的时候就要在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上找到突破口,找准可以深入调研的角度,做到一针见血。如惠农政策、交通、电力、社会养老保险、妇女维权、农村低保、饮水安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新农合、社会治安等问题的调研,力争以部分民生热点问题的解决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同时通过调研问题的落实,达到改进“一府两院”工作作风的目的。

调研精深细致 不得浅尝辄止

如何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采取什么样的调查方式才能发现存在问题的真相,寻找出破解问题的思路。常规的套路不外乎实地走访、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但是,一些地方人大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图形式、走过场,浅尝辄止。一旦深入细致就是好方法。怕就怕“认真”二字。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走访的过程中,与群众真正拉近距离,真心访民情、细心问民意,就能得到想要的效果;在讨论座谈时,与面对面、心连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果存在浅尝辄止的形式主义,没有顺着一个切入口深挖细嚼,得到的调研结果自然而然照搬照抄,几年不变,既无新意,更谈不上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效果。“深入细致”四个字做起来是对耐心的考验,是责任感的体现,更是如今提倡转变工作作风、俯下身子做事的要求。

切忌空话连篇 措施合理有力

调研报告的精华无外乎发现问题的精准,分析原因的透彻,措施提出的合理有力。撰写调研报告的落脚点就是为了提出措施,解决问题,如果措施提出的可操作性强,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调研报告的措施提出若是走了假大空的路线,虽看起来都很合理,但不具备可操作性,只能是一纸空文。操作性强的措施必然是符合当今现行法律政策的要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一致,结合本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找到政策的结合点,在循序渐进中解决问题,这才是调查研究的真正目的。(襄阳市襄州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尹荣华)

责任编辑:张晋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