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开中划清合理界限

01.03.2017  15:42
        湖北日报讯  本报评论员  艾丹
        与去年相比,我省今年集中“晒账本”的省级部门范围再次扩大,预算公开内容进一步细化。大多数部门的“三公”经费与上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下降,对于出现增长的情况,各部门也附有详细说明。
        更多的省级部门自觉“晒账本”,体现了推进阳光政府,接受社会监督的决心。大部分省级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比去年大幅下降,说明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控行政支出上,越来越多的部门身体力行。
        人们对“三公”经费的关注度之高,是因为其关系到每年政府部门花多少钱,在哪些方面花钱,所花的钱是否科学合理。曾经逐年攀升的“三公”经费,一度为社会诟病。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压减不合理的“三公”经费,旨在减去超标、超规的部分,减的是大吃大喝、出入高档场所的奢侈,减的是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的腐败,减的是滥发津补贴、花钱大手脚的违规。严格规定公务接待的标准,严格规范公车的使用,严格审批因公出国的事项,严查豪华办公用房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体现了“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的明确态度。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如何科学合理支出“三公”经费,在该压缩的地方压缩,在该保证的领域保证,是“三公”经费所要正视的问题。如果压减经费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公务支出,并不是严控三公经费的初衷。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人员暗自抱怨不敢多下乡,不敢多调研,实际上并非严控三公经费带来的问题。
        公开透明的程度越高,费用去向的说明越详细,越能获得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在我省今年公开的省级部门预算中,农垦局“三公”预算上涨20%,原因是农业“走出去”的大发展背景下,因公出国费用的增加。此外,在购置新车的单位中,也对为什么需要购置车,由哪个部门使用,用在什么方面,车牌号是多少,均有详细的说明。老百姓作为纳税人,有知情、参与和监督的愿望,政府公开“账本”,并在需要说明的项目上作出说明,正是契合了这种要求。实际上,老百姓在意的是“乱花钱”,反对的是把钱花在享乐奢侈、面子工程等地方,对于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支出,也会认可支持。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将政府“账本”置于万众瞩目之下,不仅能减少腐败发生,对自身如何“管家”,也是一种压力倒逼。如何将钱花在刀刃上,考验着“家长”的能力和智慧。晒得清清楚楚,就能用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