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成香饽饽 鹤峰竹溪深山“俏姑娘”身价倍增

30.10.2015  13:17

  湖北日报讯(记者 刘娜 饶扬灿 通讯员 郭军) 山高路险,物流不畅。湖北边远的国家级贫困县,精准扶贫,路在何方?

  10月中下旬,记者赴鹤峰、竹溪两个“口子县”探访。大山深处,秀美风光令人沉醉,旅游脱贫成为两地的共同选择。

  当土特产碰上游客

  从烂在地里到捧在手心

  身材瘦小、手脚麻利,27日早晨,58岁的竹溪农民刘朝英爬上家对面山坡,采下一篓野猕猴桃,顺路还挖了些野菌。“我也是最近才发现这些山货还能卖钱,以前,都烂在地里啦!”说起近两个月来的营生,刘朝英的脸上泛起红光。国庆长假期间,她把采来的山货和自家地里的茶叶、玉米拿到镇上卖,最多的一天进账2000元。

  两千元!腿上长满骨刺没法干重活的丈夫谭孝礼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年初,因为他的病,家里还被列为重点帮扶的贫困户呢。

  变化缘于镇上9月底开业的两大景点:百年古寨曾家寨,溪流潺潺湿地公园。体验古风民俗,参与水上拓展,游客流连忘返,免不了顺手带点农产品。

  野生猕猴桃十块钱一袋,不算贵;玉米棒子一元一个,很公道;还有红薯、花生、土豆等等,以前无人问津的农产品,突然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当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顿时身价倍增”,与竹溪相隔数百公里的鹤峰,县委书记王小平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过去,我们愁着把农产品运出去,找消费者;现在,游客来了,主动把我们的农产品买走。”“十一”期间,尽管旅游开发尚在起步阶段,仍有5万游客慕名来到鹤峰。新鲜核桃卖到了十元一斤,魔芋、土豆供不应求。

   当深山褪去面纱

  从山水草木到绿色名片

  峡谷之间,一汪碧水清澈见底,船行水面如漂浮空中。去年以来,“屏山浮船”的图片在网上疯传,点燃了无数驴友对鹤峰的向往。“景点正在封闭施工,请游客不要前往。”国庆节前夕,鹤峰网上发布消息,交警上路执勤,劝返3万多名游客。

  山区县、贫困县,何以成为驴友心中的天堂?独特的自然禀赋成为她的绿色名片。

  专家勘察发现,鹤峰有5A级品相的景区资源4处、4A级的8处、3A级的15处,遗憾的是,尚无一处开发成具有营业资格的景区。

  地处秦巴腹地的竹溪,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八里长峡、国家森林公园偏头山、“朝秦暮楚”古长城,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盲目开发,只会毁掉这里的青山绿水。”鹤峰宝通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家喜守着屏山近十年,开山修路,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却始终没有把它推向市场。他坦言,屏山火了之后,不乏华侨城、省交投等大企业向他伸出橄榄枝,但由于规划未定,他不急着给“屏姑娘”选定“夫婿”。

  为保护生态,鹤峰去年对全县1167家茶叶加工企业进行“柴改煤”,每年减少木材消耗30万立方米。“山水资源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涵水养山是发展旅游的前提。”竹溪县委书记余世明说,他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