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沃根深,老曲新戏相辉映

15.07.2014  12:21
        余三胜,何许人也?

  这位湖北罗田老乡,清朝道光年间随徽班入京,进宫给皇帝唱过戏,被点为“戏状元”。他将汉调皮簧和徽调皮簧融合,形成京剧反二簧唱调,为中国京剧创立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京剧祖师爷。

  3日晚,作为第二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参演剧目,罗田黄梅剧团精心打造的大型古装黄梅戏《余三胜轶事》,在武汉京韵大舞台公演,千名戏曲爱好者观看演出。

  罗田京剧票友詹显烈看后说:“能欣赏到这样一台高水平的剧目,作为京剧鼻祖余三胜的家乡人,我感到自豪。”湖北黄梅戏剧团团长张辉连连称赞,该剧值得一看,一个县级剧团能在短短几个月内拿出这么一台剧目不简单。

  戏迷与专家,交口赞誉。地方戏曲艺术节落幕,《余三胜轶事》名至实归赢得优秀剧目奖。

  此次参评的4台大戏、35个小戏折子戏中,黄梅戏《余三胜轶事》、郧剧《均州旧事》、黄梅戏《传灯》、豫剧《看孙孙》等均是近年来创作的新戏。

  地方戏曲,是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地方戏曲要继续深入民心,就需要不断推出新的剧目,形成新的经典。

  2009年,第七届省黄梅戏艺术节,武穴市创作排演文曲戏《草鞋老太爷》,让这个古老的剧种再次出现在观众视野,赢得了认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省荆州花鼓戏艺术节,天门市花鼓戏剧团创作排演《茶缘》取得优异成绩,天门市高度重视剧团建设,加大对剧团经费投入力度,保证了剧团队伍的稳定。

  2012年,第一届湖北艺术节,郧阳艺术团创作排演郧阳二棚子《我的汉水家园》,荣获楚天文华大奖,让这个流传于鄂西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为全省人民所熟悉,剧团演职人员境况也得到很大改观。

  在全省地方戏曲演员比赛上,东路花鼓戏、山二黄、郧阳花鼓戏等稀有剧种都有很好的展示,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对本地院团发展给予支持。

  自2008年以来,我省连续6年举办全省性地方戏曲文艺赛事,其中主要包括两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两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两届湖北省楚剧艺术节、一届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节和一次全省地方戏曲演员比赛,此外还召开了湖北地方戏曲楚剧和荆州花鼓戏声腔研讨会。

  通过举办全省性地方戏曲文艺赛事,推出了楚剧《辛亥人家》《回乡过年》,黄梅戏《东坡》《奴才大青天》《传灯》《余三胜轶事》,荆州花鼓戏《生命童话》《茶缘》等30多台优秀地方戏曲剧目,对地方戏曲保护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省地方戏曲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自2008年起,平均每年安排300万元资助地方戏曲保护项目,截至2013年,资助黄梅戏《传灯》、花鼓戏《茶缘》等新创剧目创作和优秀传统剧节目的整理改编项目35个。

  各方重视引导,群众喜闻乐见,我省地方戏曲经典剧目获奖不断、好评如潮。“九艺节”上,花鼓戏《生命童话》荣获第十三届文华优秀剧目奖。“十艺节”上,黄梅戏《妹娃要过河》、汉剧《宇宙锋》2台剧目荣获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

  楚剧《大别山人》、黄梅戏《妹娃要过河》、花鼓戏《十二月等郎》3台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花鼓戏《十二月等郎》入选重点资助剧目。

  还有,黄梅戏《李时珍》《传灯》,豫剧《乡试》《乡村调解员》等一批剧目和人才在中国戏剧节、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中国豫剧节等文艺评比中获奖。

  如今,第二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期间,14台大戏、35个小戏折子戏参加展演,新创和传统剧目、传统戏与现代戏、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交相辉映,呈现出参赛范围广、特色鲜明、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等突出特点,更是近年来我省地方戏曲剧目创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