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做生意实做圈子 众筹不约而同盯上"咖啡"

05.01.2016  17:02
(长江日报)“首期计划众筹100位联合创始人,每位出资2万元,打造一家属于我们自己的众筹咖啡馆。我们在咖啡馆谈生意、做会议、寻合作、筹资金、找项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前不久,在武汉青少年宫的一次创业沙龙上,风险投资人熊文对外公开了他的众筹项目——蜂巢咖啡馆。

日前,在南湖武汉创意天地,40多岁的“前IT男”严重捷也打算开张他众筹的创艺咖啡,这是全国第一家以艺术为主题的创业咖啡,“一切都准备好了,正等机会借势开张。”他告诉记者。

熊文介绍,仅40多天,包括小蓝鲸、仟吉以及楚灶王等多家武汉知名企业的创始人在内的90名股东入伙,众筹邀请函也在微信圈子里广为流传。

去年,严重捷发起过4场众筹论坛,场场爆满,“大家的热情超乎我的想象”。

2014年被称作“众筹元年”。

数字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众筹平台数量已达124家,是上年同期的3倍。

武汉,也兴起了一股“众筹咖啡热”。

真实、简单、自由、轻松、亲切、温暖,舒适的咖啡馆式生活”、“聚集创意人群、跨界服务其他行业的综合型平台”,两位创始人看到的前景十分美好。

圈子和平台才是本质

据估算,在繁华地带如广埠屯,开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咖啡店,要投资30万左右,算上房租、工资、水电、食品之类,每天要营业15小时,营收达到1600-1800元方能保本,收回投资至少需要2年左右。

这样一门并不算很赚钱的生意,为什么有许多人想参与“众筹”?

一个小小的咖啡馆,根本不需要100个股东这么多。其实,我们投资的目的并不是咖啡,圈子和平台才是投资的本质,人脉价值、投资机会、社交价值、增值服务才是投资的目的。”熊文介绍,咖啡馆的主题是投融资,包括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债权投资、地产投资等。将举办各种活动、讲座、沙龙,整合人脉资源。

蜂巢咖啡的榜样,是北京的1898咖啡。它依托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平台,连接学校、校友、社会等多方资源。1年时间,就有200位上市公司老板成为股东,各种资源集聚,变成了一个孵化器、一个小型的交易所,衍生出了更多的创业公司和机会。

这两年,武汉创业潮风起云涌,各种非众筹的“创业咖啡”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地面,它们同样不是为卖咖啡而生,更多的是扮演投资人和创业孵化器的角色,卖的是创业和投资机会,其收益也更多的是从这里产生,咖啡只是一个媒介而已。

咖啡馆是思想和创意交流碰撞,创业者和投资人对接的理想场所,“众筹”所筹,是一种圈子和“情怀”,而不仅仅是钱。“这是互联网时代特有的,如果投资一心简单奔着直接收益去,是做不成的。”熊文表示。

众筹成功不等于经营成功

去年3月8日,光谷广场,50位女白领身着红色抹胸长裙一字排开,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满腔豪情中,她们众筹的“CC美咖”正式开张。

与熊文不同,她们把咖啡馆当作项目而不是平台来做。

之前,“筹资”的过程异常顺利。“2万元一股,大家抢着刷卡,很快就筹了100万元,超乎我的想象。”发起人宋文艳向记者介绍。

两位股东加4位员工,组成6个人的经营团队。

此后的经营中,“筹智”、“筹力”却异常困难,最后以失败告终。去年8月,这家咖啡馆开始清算,当年10月,正式注销。

宋文艳回想,在开张当天,败局便已经显露苗头:50位股东仅化个妆,就从早上8时拖到下午1时。大家热闹地聊天,店里面乱糟糟的,客人很少,即使来了,也极少有人主动招呼。

在后面的经营中,缺陷更加全面地暴露出来:从股东中产生的经营团队,做人力资源和设计出身,对于咖啡馆运营并不在行;股东太多,股权太平均,导致决策效率低,开会连人都找不齐。“有的要上班,有的要带孩子,来不了。1%的股权太少,股东们没有动力去想办法让咖啡厅活起来”。

宋文艳认为,众筹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生意能否成功,还要靠经营管理。

经营团队一定要去市场上找,聘请三类人才:会搞活人气的、会营销的、会做好喝的产品外加服务的。

严重捷对记者介绍,他的咖啡厅聘请了专业的团队,将把重心放在增值服务的研发上,而非咖啡本身。“比如我们旁边有个小剧场,经常有妈妈带着孩子来看话剧。他们是一个有消费力的群体,也许我们可以针对他们卖点别的东西”。

众筹只是一种工具”,他认为,众筹有利于创新,不止低门槛募集资金,且可以集合一批人,做成一些志同道合的事。但组织形态去中心化,权威缺失,容易经营混乱,发起人应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

普通投资者

更适合“回报众筹”项目

提示>>>

去年11月15日,武汉众筹马拉松赛,活动共有423人支持,众筹总金额达20万元,是中国第一场采取众筹方式筹集比赛资金的马拉松赛事。

去年,武汉男人袜创始人陈伯乐在朋友圈征集微股东,5天就集齐500位微股东,每人1000元,成功众筹50万元。

马拉松众筹、袜子众筹、咖啡众筹,甚至连媒体都可以众筹,一个人人皆“天使投资人”的时代似乎已经开启。

另一方面,众筹发起者却并不这样认为。

宋文艳表示,股东要有选择,不是给钱就让加入,要么有资源,要么有能力,要么有热情。

熊文在他的“招股书”中,也对股东提出了“八大条件”:具备诚信、合作、分享、成长的价值观;有不挣小钱,挣大钱的觉悟;  有投融资领域资源及圈子……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参与众筹,也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陈伯乐表示。他的“微股东”,全部是他的客户和“粉丝”,他们在微博、微信等线上平台联系紧密,形成了一种“粉丝文化”。

宋文艳认为,最直截了当的“回报众筹”项目更适合普通投资者。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获得产品或服务,比如,众筹一本书,出版了回本书你,众筹一场马拉松,跑完就结束了。

专家表示,如果参与众筹不是为“情怀”、“机会”等,纯粹是为“收益”,普通投资者需要衡量风险。此前,国内就曾出现过众筹违约、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现象。众筹者应及时披露信息,对投资者负责。

(记者康鹏)

众筹莫踩法律红线

分析>>>

本质上,众筹是一种团购+预付的行为,所有的项目不能够以股权或是资金作为回报,项目发起人更不能向支持者许诺任何资金上的收益,必须是以实物、服务或者媒体内容等作为回报,对一个项目的支持属于购买行为,而不是投资行为。

当前最大的争议,就是众筹与非法集资的区别。众筹属于公开向不特定人群公开募集资金,很容易涉嫌非法集资。

以原始股权作为回报,又相当于吸引一部分人开公司,又涉及到公司法的问题。因为公司法规定,非上市公司的股东人数不能超过200人。

另外,根据证券法规定,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都算是公开发行证券,而公开发行证券则必须通过证监会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需要在交易所,遵循一系列规则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