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结构之困 新常态下怎么干】迈过“产能过剩”这道坎

24.12.2015  12:36
mediaplayer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16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其中,去产能被摆在首位。结构性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顽疾,而化解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今天的《突破结构之困,新常态下怎么干》播出《迈过产能过剩这道坎》。

  今天,北京结束了本月第二次的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而就在100公里之外的天津,则启动了这个直辖市历史上第一次空气重污染的红色预警。环保部的数据显示,11月,沈阳、保定、北京和天津等14个城市空气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

  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包括传统原材料工业中的钢铁、煤化工、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原材料工业产品的产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路上扬。钢铁、煤炭产量连续多年世界第一,电解铝占到世界总产能的40%,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国和出口国。

  长期以来,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为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耗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工业出现了大面积的积压。2013年以来,我国每年生产的钢材大约有四分之一是根本卖不出去的。即使卖出去价格也是一跌再跌,钢铁价格最低时每斤卖到1块6毛钱,钢材卖出了白菜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传统的产能过剩的五大产业钢铁、有色金属、煤炭、水泥、石油齐刷刷的出现了生产滑坡、价格下跌、效益恶化的局面。工信部《工业信息业运行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产能过剩已呈现出行业面广、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化解过剩产能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破解结构之困的重要突破口。“去产能”涉及面广,周期长,任务重,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政策上做出了前瞻性的安排,开出了“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药方,而其中的一剂猛药,就是处置那些连年亏损、停产半停产,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存在的僵尸企业。

  正在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积极稳妥地处置僵尸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要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稳妥处置。

  主动减量,化解产能过剩,引导增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提供有效供给。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将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要行稳至远,就需要我们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攻坚克难,勇闯结构性改革的历史关口,努力推动社会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