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社会关切 代表聚焦“立案难”

31.12.2014  18:11
      立案工作既是诉讼的“入口”,也是法院与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今年9月以来,襄阳市保康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查组,历时两个月,针对法院立案工作开展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研,汇集意见建议18条反馈县法院,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议意见,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聚民意·确定重点议题

“现行的诉讼费退费机制运行太繁琐了,有的原告胜诉几年了,法院仍不能及时退还诉讼费。希望简化退费程序,更好的便民利民。”

“同一类案件,同样的立案材料,在不同的法庭,遇到不同的法官,咋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审查结果?建议统一立案审查标准,杜绝同案不同立现象的发生。”

“去法庭打官司,不予立案仅仅是口头告知,不制作不予受理的裁定书,造成当事人多头上访。希望法院能保障当事人诉权,避免‘不立不裁’。”

这是保康县十七届三次人代会上,代表们集中审议法院工作报告时所提的意见建议。

代表关心什么,人大就监督什么。年初,听取和审议县法院立案工作情况报告被纳入保康县人大常委会2014年重点议题。

接地气·掌握真实情况

为确保调研效果,调查组积极打破常规,创新调研方式,做到“四个注重”:注重轻车简从,不搞“大部队”、“大呼隆”,同时,积极邀请部分人大常委、人大代表、法工委委员参加调研,发挥常委会委员信息来源广泛、全面的优势,发挥代表与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发挥法工委委员专业性强的优势,使调研不浮在面上;注重深入基层,不仅听取马良、歇马等5个乡镇及镇直部门汇报,更重视走访人大代表、律师及案件当事人,听取村干部、村民代表意见,与群众面对面,与问题零距离,听真话,摸实情,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注重传统调研方式与新的调研方式相结合,充分运用立案信息网络查询系统查阅立案登记台账,统计、测算县法院2012年至2014年8月立案数据,从而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注重改进文风,强调专项调研报告要言不烦、简短精炼,不搞长篇大论,把7438字的调查报告初稿精简到3673字,简洁明了的直指问题并提出对策。

破难题·确保措施可行

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是调研成果的重要体现。为确保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切实可行、落到实处,保康县人大常委会直面立案难点焦点,着力破解立案工作瓶颈制约,从诉权保护、便民利民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一是着眼诉权保护,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立案法官业务培训,确保立案审查标准的统一。二是围绕大局服务,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新类型、重大、敏感纠纷案件前瞻性研判机制、请示汇报机制、协调处理机制,完善诉前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衔接机制、立案导诉机制,确保诉权保护和理性诉讼相统一。三是紧扣公平公正,推进规范化建设。四是突出司法为民,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建立法院与银行之间诉讼费交费便民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简化退费程序,加大“立案窗口”建设力度,着力推进案件办理网络查询、电话咨询机制建设,全面提升立案工作水平。

为促使审议意见落到实处,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跟踪问效,强化中期督办,并定于2015年10月底听取县人民法院立案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确保诉讼“窗口”更加规范高效、文明和谐、便民利民。(保康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苏婷婷)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