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支队紧抓“四条主线”深入推进专业化岗位练兵工作

12.09.2014  10:38

今年以来,咸宁支队以“训练实战化、救援专业化”为工作目标,坚持“全员普训、分岗集训、以赛促训、训战结合”四条主线,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强化实战化需求,深入推进专业化岗位练兵工作,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明显提升。

一、全员普训,巩固官兵体能基础。支队将2014年确立为“基础体能训练年”,定下“机关带基层、干部带战士、全员齐争先”工作要求。坚决杜绝只练兵不练干部,只练一线不练机关的现象。一是定时普训。将每周二、四下午确定为机关和基层大队“训练日”,支队党委成员和大队军政主官必须带头参加基础体能训练,全员参与,不允许有特例;二是通报考评。对体能训练成绩不及格的官兵,落实双休日补训制度,每月组织机关及大中队官兵开展一次体能测试,对成绩不合格的进行实名通报,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当月绩效考评;三是脱产轮训。对连续3个月体能不能达标的干部停发绩效,并分批集中到培训基地进行脱产训练一周,司令部跟踪督导训练效果,直到体能达标才停止轮训。体能基础进一步巩固,机关达到人人达标,基层合格率直线上升。

二、分岗集训,提高官兵专业技能。出台《全市专业化班组岗位编制表》,并按照“共同科目、专业科目、重点科目”分类展开训练。一是共同科目全员训。对灭火救援基础理论、3000米、200米负重等共同科目,由中队组织全员进行普训,确保人人过关,为专业化科目训练打下基础。二是专业科目分组训。中队官兵按照“五大员”实行分组训练,将训练场分成五个训练区域,各岗位实行同时间、同场地训练。同时在分组训的基础上,将不同专业科目组合,编排成协同训练操法,提高各岗位间协同配合能力。三是重点科目基地训。支队组织全市中队长集中学习专业化训练组训模式,提升中队组训能力;先后组织开展驾驶员、供水员、通讯员等基地化培训5次,全面提升重点岗位、科目训练效果。

三、以赛促训,增强全员练兵效果。围绕以赛促训这条主线,拓展考核方式,创新比武模式,强化比武奖惩,增强练兵效果。一是干部比头脑。开展了优质预案、创新操法、中队干部培训比武等竞赛活动,将练思想与练业务、学习培训与比武竞赛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岗位比技能。支队通过开展中队长助理、装备技师、通讯员比武及新兵体能比武等竞赛活动,检验专业化岗位练兵成效,加大中队间各岗位人员间的竞争交流;三是团队比协同。支队先后举办了专职消防队岗位练兵比武、“基础化”岗位练兵比武等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了双人攀登六米拉梯操、防盗门破拆操、水域孤岛救人操、水罐消防车出三支水枪操等专业性、实战性、协同性较强的科目。支队出台《专业化执勤岗位练兵奖惩实施办法》,对单位、个人成绩实行全市整体排名,对各科目排名前五位实行重奖,极大激发了官兵练兵热情。

四、训战结合,提升部队实战能力。围绕“提升实战能力”这一目标,推行实战化、模拟化练兵模式。一是训练科目面向实战。支队有针对性设置实战训练科目,广泛开展无预案随机拉动演练,先后组织开展了水域救援实战拉动、跨区域拉动演练、灭火救援综合演练、夜间实战演练等实战性的科目;二是熟悉演练模拟实战。要求各中队实战演练要选择在辖区“面积最大、楼层最高、隐患最多、周边环境最复杂”展开,从难从严开展训练,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夜间供水、排烟、照明等特定训练,提升官兵恶劣情况下的实战能力;三是从实战中改进训练。支队组织开展集中战评、典型战例研讨、警训参谋集训、班长骨干培训等活动,从实战中找差距,从差距中寻突破,组训水平不断提高,战斗力不断攀升。支队先后成功处置了“7?4”抗洪抢险、“7?15”山体滑坡、“8?10”天燃气泄漏事故、“8?12”湖北科技学院宿舍火灾,咸宁消防部队实战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