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同步”成功样板——“华山模式”破解“三农”难题

01.06.2016  02:27

  初夏的潜江,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虾香。凌晨5点,在熊口镇赵脑村,当地农民正将起获的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小龙虾,送进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熊口镇,2013年7月,被纳入湖北省21个“四化同步”示范试点镇。在这里,“四化同步”的新样板——“华山模式”孕育而生。

熊口镇赵脑村农民起虾(图片来自动向新闻)

  2013年,熊口镇与华山公司合作,通过“镇企共建”探路“四化同步”新出路,双方设计了一个以“反租倒包”和“三权分离”为核心的“华山模式”。通过“工农对接、反租倒包”,成功地破解了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通过“让利于民、互利共赢”,充分地保护农民利益,顺利实现了工商资本下乡,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通过“四化同步、产城融合”,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

赵脑村“虾稻共作”养殖基地(摄影:胡芳华)

  试行“三权”分置,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华山公司选择熊口镇赵脑村先行试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试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鼓励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华山公司,让土地从传统的“小农”产权关系中解脱,充分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收益。赵脑村全村585户农民,自愿流转551户,对于不愿流转土地的34户,村集体组织协商调田,把原来分散的耕地整体集中到一个地块,由华山公司负责复垦平整后再分给农户耕种,既提高了耕地质量,也解决了散碎田块对规模化农业的制约。

  实行反租倒包,让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华山公司通过与农民平等协商流转土地后,出资4400万元,按照现代农业标准将1.2万亩耕地建设成220个“虾稻共作”养殖单元,然后再把40亩左右的养殖单元等价倒包给赵脑村种养能手,并签订五年农田承包合同,农田种养收入全部归农民所有。这种方法让农民平等的参与现代农业的经营,使之成为土地流转中的二级经营主体,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开展虾稻共作,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依托龙头企业华山公司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把传统种植模式转变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虾稻共作现代高效种养模式,每年可收两季虾一季稻,土地产能大幅提高。村里靠养虾这个产业带动了村民整体脱贫致富,实现了“四增”:耕地增加,全村共增耕地2300亩;土地增产,水稻增产4260吨,同时增产小龙虾1240吨;农民增收,反租倒包使农户户平收入超10万,人均收入达16800元,比试点前人平收入11612元,增幅达44.6%;集体增效,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和基地经营管理,村集体每年增收100万元,可以更多的承担村民社保、村公益事业、扶贫救危等职能,综合服务效能大大提高。基地成立了农资合作社和绿途“虾稻共作”合作社,提供全程的机械化耕种服务和农资供给、技术培训,实现“六统一”的经营管理,即统一机械施工、统一种养标准、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服务与管理、统一收购产品、统一产品品牌,保证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据了解,“华山模式”为华山公司所创造,是围绕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互动,集“土地流转经营、稻虾共作共生、镇企共建社区、市场强势引领、多方合作共赢”等为一体的改革探索,显示出蓬勃活力。“华山模式”的核心内涵,在于运用企业创新“经营”的理念与实践,为综合解决“三农”问题推出了一种路径。

  据悉,国家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曾评价“稻虾共作”是典型的生态高效模式,盛赞我们的试验“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此项试点探索,被湖北省三农研究院总结概括为“华山模式”。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省委副书记张昌尔曾批示:“华山模式是我省‘四化同步’发展的成功样板,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益探索,值得高度重视和总结推广”。(胡芳华)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