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四个注重”努力提升公众对裁判文书的认同度

29.05.2014  03:02

        湖北法院网讯(作者  蔡蕾  唐雁莉  编审  程勇)裁判文书上网,拓宽了法院与社会公众的交流渠道,也“迫使”法院努力提高自身司法裁判水平,以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认同和信赖。葛洲坝法院以“四个注重”强化审判管理,扎扎实实开展好各项工作,提升裁判文书的认同度。

        一是注重案件质量评查。自2013年起,该院加大审判管理力量配置,着重案件质量评查整改,返聘资深法官专职案件质量评查。研究下发了《案件评查标准细则》,并将案件质量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详细规定了瑕疵文书的种类、奖惩、分值等,增强工作的可操作性;建立月通报制度,每月制定下发案件评查通报,所有案件卷宗在归档前全部交由审管办进行评查,对裁判文书中的错字、缺项、法律条文引用等问题进行评查,查出的问题即时通知承办法官予以更正,对共性问题进行整理发出评查通报,同时进行绩效扣分;建立评查通报交流会制度,每月组织法官召开交流会,对评查出的问题进行通报和交流,研讨裁判文书写作、说理和避免瑕疵的方式;组织书记员培训,不定期对负责卷宗装订和上网文书处理的书记员进行集中培训,对卷宗装订和上网文书技术处理中的不规范问题集中提醒整改;建立裁判文书互评交流制度,各庭室法官在文书交印之前互相对文书进行校对评查,分管领导在签发前进行最后把关,力保零瑕疵。2013年来,共发出评查通报18期,评查并纠正各类问题,有效提升了裁判文书质量。

        二是注重提升裁判文书说理性和可接受性。裁判文书对裁判结论的形成过程及理由的论证说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及公众对判决结果的信赖和服从。该院从提升法官司法裁判水平入手,提升每一份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和可接受性。建立优秀裁判文书学习制度,对评选出的优秀裁判文书进行奖励和组织学习,由作者交流写作经验和心得,激励法官培养自身释法明理的能力、写作能力、表述能力和诉前、诉中、判后答疑的能力;开展裁判文书写作培训,不定期选择社会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学习,引导培养法官在文书写作中注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实现对证据的分析认证、对当事双方辩论意见的分析认定以及对所引用法律条文的解释说明,让当事人通过阅读裁判文书充分了解胜诉或败诉的原因,促使其服判息诉;实行审管办评查提示制,审管办对每一份裁判文书进行评查并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实行裁判文书传阅交流制,对每一份裁判文书不分部门进行互相传阅交流,让刑事、民事各审判庭互相学习,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质量。

        三是注重庭审过程规范。为避免法官不当言行引发公众对判决结果的质疑,着力于规范干警庭审行为、司法礼仪,制定下发了庭审规范制度,从庭前准备、着装、仪表、语言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范,明确违规责任;建立审管办庭审评查和法官庭审互评制度,除审管办定期进行庭审巡查外,定期组织各庭室法官互相进行庭审观摩,按照庭审规范化程度进行评比、打分,交流开庭风格;建立分管领导纪律作风巡查制度,自2014年起三位副职院领导实行日值班制,每天对考勤、内务、庭审规范化程度等进行巡查,并做好情况记录台账,每周汇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通报。规范化的管理,促使法官在规范言行的同时,更加注重程序和实体的共同规范,有效促进裁判文书的规范和公信。

        四是注重案件执行到位率。为避免公众对裁判文书的轻视,该院加大执行力度,力争让每一份裁判文书执行到位。实行定目标责任、定督办领导、定执行措施、定执行期限的“四定”措施,为案件量身制定解决办法;努力完善执行机制,加快完善执行快速反应、执行和解、执行联动、巧用强制措施等长效机制,破解执行难题;对涉农民工工资、工伤损害赔偿、医疗赔偿等涉及弱势群体权益的案件,予以优先执行到位。2014年一季度受理并执结案件50余件,执行标的近800万元,有效维护了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和生效裁判文书权威性。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