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精神经济学”——一论坚定信心 攻坚冲刺

26.10.2015  09:55

  前三季度,全省上下付出巨大艰辛,经济发展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全国第八,增速全国第七、中部第二,三驾马车增速均快于全国,规上工业利润增长位居中部第一;全省市场主体435万户,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7.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近十年来新低……一项项数据、一个个突破,正是雄厚的精神储备和坚实的精神力量造就了湖北经济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机的魄力。

  精神之中有“经济学”,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创造出巨大的经济财富。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越是需要以精神意志来支撑,气可鼓不可泄。四季度是决胜全年目标的重要节点,今年四季度更是两个五年规划的衔接时刻,形势之特殊、任务之繁重、机遇之重大,更不同于以往,我们必须善用“精神经济学”,推动湖北经济的航船驶向新胜境。

  善用“精神经济学”,要在应对大困难、大挑战中树立大信心。前三季度,我省除出口、信贷外,不少主要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新的增长动力还不足以对冲和弥补传统动力的减弱,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块头偏小,一些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地区以及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地区困难较大;县域经济的困难还较大,尤其房地产、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放缓,三四线城市住房库存消化压力偏大,有的县市区财政收入负增长。但困难之时正是分化调整、重新洗牌的过程。这些年,湖北经济发展之所以势头良好,很大程度上因为我们从来没有丧失过信心,没有向困难低头。信心之所以比黄金还宝贵,就宝贵在它是一股气。气不是唯心的,而是有物质效应的。现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是客观现实,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增强冲过激流险滩的信心,越需要应对复杂局面的精气神,激发困难之下的潜能,迎来豁然开朗的发展局面。

  善用“精神经济学”,要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的叠加中升腾大气场。看趋势、看变化,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潜在增长率“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态势也没有改变。看机遇、看条件,长江经济带、长中游城市群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武汉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多重重大利好政策接踵而至。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指出,中央将继续加快推进水利、中西部铁路、棚改、城市地下管廊等重大项目建设,湖北有很大空间,将持续受益。这些年,支撑湖北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就是发展的气场一直在鼓动、升腾和燃烧。在困难的时候,它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利器,在形势好的时候它让我们高歌猛进、又好又快。现在,湖北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积蓄能量的释放期、综合优势的转化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期,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要进一步升腾群情振奋、上下齐动的大气场,进一步放大竞相发展、中气十足的“场效应”,把“势能”转化为“动能”,把下行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善用“精神经济学”,要竞进作为始终如一。统筹好稳增长和调结构,以非常举措稳投资、保工业,更大力度扩消费、增出口,简单喊口号不行,务必“跳起来摘桃子”,咬定目标不放松、竞进提质不动摇;统筹好“扬长”和“补短”,扬我省创新资源等比较优势之“”,补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外向度偏低、县域经济不强等短板,一般性强调也不行,务必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再加力度;统筹新旧动力转换和形成合力,既抓住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周期,推进创新创业、互联网+,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又稳定和提升传统动力,不作为、慢作为都不行,务必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新作为。同等条件下积极追求作为,收获就不一样。这些年,我们能够在发展连续进位的同时实现转型升级,就在于我们咬定“竞进”不放松,紧扣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现在,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都前所未有,更要进一步增强乘势而动的主动性,进一步提升真抓实干的积极性,以“竞进”作为打开改革的空间、夯实发展的底盘。

  距离年底只剩下两个多月时间,决战决胜、攻坚冲刺,时不我待。全省上下务必同心协力、振奋精神、铆足劲头,在用好用足“精神经济学”中释放强大能量,扎扎实实做好第四季度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湖北日报评论员)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