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救援善后纪实之三:深创巨痛 爱的升华(图)

21.06.2015  17:19

图为:7日,遇难者家属向照顾她的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记者 张朋 李溪 摄)

图为:4日,监利县国土局接待人员到医院照顾遇难者家属。(视界网 廖含嫣 摄)

图为:送获救老人朱红美出院。(监利县新闻中心提供)

湖北日报讯  本报报道组

猝不及防的灾难、突然而至的噩耗,击碎人心!

笑脸送别亲人的情景,历历在目;

亲人沿江旅行的微信、短信、电话,言犹在耳……

与“东方之星”命运相连的2700多名遇难者家属,带着悲伤、带着质疑、带着期待,从沪、浙、苏、鲁、皖、津、闽、渝聚集到了事发地——湖北监利。

但在这片湘鄂边老苏区的土地上,他们的心却在一点点被抚慰、被感动、被温暖、被融化……

无情还是有情?矫情还是真情?当他们毅然决然从深创巨痛中挺立,向事发地做出无私捐献的时候,我们,能不被感动?能不被感染?能不为之骄傲与自豪?

  江边祭拜,战士们向家属敬起军礼——

  给逝者以尊严

6月8日,监利县大马洲水道江堤,刘树田把一瓶酒的大半倒在河岸上,对着江中的“东方之星”喊道:“妹妹、妹夫,我最后陪你们喝一次酒!”他把剩下的酒一饮而尽,然后匍匐祭拜在地。

那一刻,一排武警战士整齐排列着,向他的方向敬起军礼。

我们远远地无声地录下这一刻。

刘树田默默地看着那些肃立的军人,半天没有收回目光。他站起身,忽然向我们走来,握着记者的手说,这场面让他感受到了逝者的尊严。方便的话,请把刚才拍下的照片传给他,他想让家乡的亲友们也看一看。说着,他留下自己的电话和QQ号。

他说,虽然失去了亲人,但在监利的每一天,都感受了真诚和温暖,这让自己在悲痛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刘树田是天津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东方之星”客轮翻沉时,他刚刚结束敦煌采风回到天津。他的妹妹和妹夫,在沉船事件中遇难。

第二天,我们到他所在的闲云宾馆送照片。他又谈起,来到监利,吃住全包,要车随时有,还有人24小时陪护。所有的一切,他们没想到的当地部门都想到了、做到了。他突然说,你们采访一下监利这些“一对一”的干部吧,他们好体贴,真的不容易,一切安排得那么周到。

他凝视着武警向他们几名家属敬着军礼的照片说,逝者已逝,生者坚强。

这不只是刘树田的感受。每一位遇难者的家属,都感受到了在监利期间(部分家属后期在洪湖、江陵)亲人般的关怀。

不庸讳言,在刚刚抵达监利时,在最初的悲痛之中,很多家属对当地还不太信任,有的甚至对接待人员是排斥的。

  她失去了一个妈妈,但还有一个妈妈永远在监利牵挂她——

  给孩子以亲情

刘美珍,监利县国税局的女干部。6月3日上午,她到县政府会议室接待一名“东方之星”遇难服务员的家属时,对方冷冷地丢下一句话:你是来做什么的?能解决什么问题?我是来找我妈妈的,不需要你照顾。并提出,要到沉船现场去。

刘美珍理解。那时,家属正处在巨大的悲痛与极度的焦虑之中,但沉船现场正处于全力搜救生命的关键时期。她细声解释说,现在正下着大雨,为保证现场的救援秩序,道路还在封锁中,这是生命通道,待道路畅通,一定会安排的,那时我带你去。

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监利县国税局负责接待重庆万州的5位船上服务员家属。

刘美珍负责接待均舒一家。均舒是“东方之星”服务员吴明芳的女儿。

刘美珍在日志中记录了6天工作的全过程,以下是其中的几个片断。

6月3日,雨。

家属表现出明显的不信任,还提出要看我的身份证。我走出会议室,冷静地思考,是我的方法不对吗?看到很多家属被接走,我很着急,向工会主席赵验平求助,做了汇报并调整了工作思路。

下午我和赵验平接家属们吃饭。他们问:到哪里去吃?

我见他们情绪稍有缓和,马上抢着回答:我们国税局一共接待5名失踪人员家属,事主全部是船上服务员,你们就是其中的一户。你们在监利的食宿全部由我们负责。你们5家人吃住在一起,便于沟通交流,也能及时了解现场信息。

郑重局长向他们通报了情况,并把我们的工作人员一一介绍给他们,他们这才放下心来。

6月4日,晴。

吴明芳的家属由3日的8人增加到了9人,均舒的叔叔也从青海省赶来了。早上8点,我到宾馆接他们到局食堂吃饭,为减少陌生感、排斥感,增加亲近和认同感,我改变了称呼和角色,把自己也当作家属,和他们同桌吃饭,跟着孩子一起叫大姨、舅舅等。

吃完早餐,我又为每个人倒上开水,安排他们在食堂看电视上播报的前线救援信息,接着又调集车辆,安排均舒到公安局做DNA抽样,把家属中的其他成员送回宾馆休息。

由于没有怎么休息,下午,视力变得模糊,晚饭时只好安排司机去接他们来国税局食堂吃饭。均舒没有见到我不肯上车,打电话问我:“刘阿姨,你怎么没来?”我急忙说:“孩子,我怕来挤了你们,我在食堂等你们呢。”

吃饭的时候,均舒突然跟我说:“刘阿姨,昨天是我误会了您,不相信您,还说了些难听的话,请您原谅!我还想说真的很谢谢您!谢谢您对我们全家的照顾,您对我们太好了!”

我听了好感动。我说:“孩子,你妈妈到现在还没消息,我跟你们一样着急。在监利,有什么需求随时跟我说,刘阿姨手机24小时开着。”

均舒一家人都是从四面八方赶到监利的,走得急,没有带够换洗衣服。晚饭后,我跟刘永红开车上街为他们买了些衣服和生活必需品。

6月6日,晴。

国税局又加派了万文胜和我一起接待均舒一家。

晚饭后,单位组织了几辆车,带着重庆5户家属参观监利工业新区及工业园,我向他们介绍了监利人文历史。回宾馆后,我发现窗户没关好,房间有蚊子。万文胜又去买来蚊香、洗发水等。全部安顿好,我们才回家。

6月8日,阴雨。

早上7点接到电话,均舒的妈妈找到了,要立即去洪湖确认。局领导高度重视,安排一名副局长带队,送到洪湖。

要走时,均舒见我没上车,跳下车抱着我哭了起来。我知道孩子舍不得我,希望我陪着一起去洪湖。

经请示,我随车同行。向洪湖方面办了一对一的交接手续,我们准备返回监利时,均舒紧紧拉着我的手不松,什么也不说,眼泪刷刷地往下流。我看到她无助的眼神,心都碎了,我决定留下来一直陪着她。

告别仪式结束,办完一切,我要返回监利了。临别时,均舒久久拉着我的手说:“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我要专门举行一个仪式,认您做干妈。我以后每年都要来看您。”

刘美珍最后写道:6天的接待工作结束了。这6天如此漫长,百般煎熬。这6天,我已经把均舒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失去了一个妈妈,但还有一个妈妈永远在监利牵挂她。

 创造生还奇迹的朱红美老人,带着干女儿回到南京——

  给母亲以慰藉

在无情的灾难面前,如果有心的交融,也可成就人间最美的亲情。就在均舒带着母爱离开监利时,有一位老人则带上干女儿踏上了回南京的行程。

这位老人就是在船底抢救生还的朱红美。

6月2日中午12时52分,在两名潜水员帮助下,67岁的朱红美被成功救出水面,紧急送往监利人民医院ICU病房救治。主管护师是41岁的平文君。

当天早上,轮休在家的平文君,得知长江上有客轮翻沉了。

赶到医院,平文君发现才下夜班的同事们早已清洗了6台呼吸机,腾出了13张床铺,桌上摆满了抢救药品。科室里的6位医生和25位护士全部在岗。她明白,即将迎来一场生死大营救。

下午2时,朱红美被紧急送进医院。这位在水中浸泡了十多个小时的老人一直喊冷。医护人员帮她换了衣服,盖了两床被子,又隔着被子放了6个加热器。平文君柔声地和老人讲话:“不要怕,我们会一直在您身边!”

一般送到ICU病室的,都是深度昏迷的病人,而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朱红美,大脑却一直清醒。

平文君一把把为她擦洗,从饭店买来粉丝汤,陪着老人一起吃。渐渐地,朱红美对平文君有了依赖感,一天她突然拉起平文君的手说,做我的女儿吧。

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比平文君大一岁,小儿子比平文君小一岁。大儿子对平文君说:妈妈一直想有个女儿,曾经抱养过一个,但不久又被亲生父母要回去了。想要个女儿成了老人的心病,你就满足她吧,我也多了个妹妹。

平文君同意了。

9日,老人出院了,被监利志愿者文老师接到自己家里住,平文君就住过去陪着她。

10日,经DNA鉴定,朱红美遇难的老伴找到了,在洪湖。该分别了,但老人舍不得平文君,要她陪到洪湖去。

11日,朱红美带着老伴的骨灰就要回南京了,洪湖方面安排了一辆救护车送她回南京,朱红美坚持要干女儿一起到南京去看看。

经请示,平文君随朱红美一起到了南京。

老人始终不能释怀:两个人一起出去的,现在自己一个人回来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一路上,平文君拉着老人的手,不停地宽慰她。

在南京,平文君就陪住在老人的房间里,聊了很久。次日早上,平文君将老人安排好后,才随救护车返回监利。

“我们很伤心,但也真切感受到了来自监利人民的温暖。”

  给家属以体贴

6月2日早上7时,南京街头。

刘俊驾车穿过雨雾,像平日一样送孩子上学。路上,他接到了表姐的电话,问他看了新闻没,两家老人乘坐的“东方之星”号客船翻沉了。

刘俊心头一紧,赶紧打开收音机,正好听到江苏早新闻播报这条消息。“当时就懵了,我爸妈,还有姨妈姨父都在船上。”

刘俊告诉记者,老人们起程时,自己还送上船,帮他们放置行李,寒暄话别。一路上,儿女们都与父母微信联系,叮嘱他们,没有子女在身边,一定要彼此照顾。谁知,此番竟是永别。

嫁到台湾的姐姐刘云,闻讯后立即搭乘了最快的航班抵达南京。“东方之星”事件中,来自南京的乘客最多,家属们当晚决定包一辆大巴车赶赴监利。就在上车不久,刘俊接到了一个显示为湖北监利的陌生电话。“对方说,他们是对口接待我们家属的,我将信将疑。因为当时朋友圈就有人说,这些人是要控制我们家属。所以,一路上,我们对监利方面的态度是很排斥的。”刘俊说。

到监利已是3日下午,姐弟俩见到了在监利县人社局工作的曾倩,是她一路上试图跟刘俊联系。到达后,曾倩和同事帮姐弟俩安置下来,为他们提供餐饮和生活用品。当晚,一同赶来的几十位南京乘客家属提出要到江边事发地去。由于现场为保证快速高效救援而封闭社会车辆,只能来回步行。整整一个通宵,这几十里的“寻亲路”泥泞不堪。曾倩陪着家属到江边,再从江边返回时,天都亮了。

就是这个夜晚,姐弟俩对曾倩和同事的看法,变了。“他们是真心帮助我们。”刘云说。家属们很快感受到,无论是住宿,出行,还是到江边祭奠,处理后事,只要家属们提出的合理要求,监利的接待专班及志愿者全都热心办理或联系对接,24小时随时待命。“他们真的很辛苦,很热心,如果没有这件事情发生,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来到这里。我们很伤心,但也真切感受到了来自监利人民的温暖。”刘云说。

街上,姐弟俩看到很多的小学生自发组织挂黄丝带,还有一些美容美发店自愿为家属提供服务,当地的照相馆也免费为家属翻拍冲印照片,出租车和私家车也自愿提供服务。刘云哽咽着说,“感谢监利的乡亲们,是你们的爱温暖了我们的心。”

刘俊告诉记者,考虑到监利人民的接待与帮扶压力,他劝家里想来监利的亲戚们不要再过来了。“我告诉他们,这边的人都非常忙,就不要再给当地增加负担了。”

曾倩告诉记者,面对巨大的灾难,她和同事们感同身受,对家属以心换心,终于彼此心心相印。

为患病家属八方寻药,对孕妇全程特护——

  给特别的她以特别的关怀

“小朱,明天我们就返程了,为了避免离别的伤感,请原谅我们没有当面跟你说再见,再次感谢你以及福田寺镇的所有领导小组成员,感谢你们这么多天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大大减轻了我们失去亲人的悲伤。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来上海一定别忘记联系我,我们都会记着你,最后请你替我们跟你们魏冬书记和你的同事们说声谢谢!再见。”

这条短信里说的小朱,是监利县福田寺镇办公室接待专班的朱琼芳。

福田寺镇在县城几十公里之外,沉船事件发生后,镇里派出了20多名干部参加接待,占了镇干部三分之二以上。

有位家属到达后,两天没有搭理接待人员,怎么劝也不吃不喝。

第三天夜晚,这位家属晕倒了,接待人员赶紧把她送往医院救治。半夜三四点醒来,这位家属说想喝碗粥。

镇党委书记魏冬赶紧跑到街上挨家挨户敲门,终于找到一家饭店,连夜煮好粥送到房间。

还有位家属张燕,母亲与姨妈失踪。她患有糖尿病,每天需要打胰岛素。在张燕赶到监利前,负责接待她的福田寺镇的干部们,已经通过与上海方面的沟通了解到张燕的情况,并与县人民医院取得了联系。张燕到达监利后,接待专班首先安排她到县人民医院做了身体检查,并为她冷藏好药品。

张燕每天要使用三种药物,由于走得急,6月9日她发现,其中的维格列汀片没有了。

她焦急地对镇党委副书记李琼说,在上海,维格列汀片不在医保报销之列,为一种专利新药,平时都是母亲为她配的,她也不知道每一盒可使用多长时间。

大家心急如焚,魏冬、李琼陪张燕赶到县人民医院查找这种药。

然而,监利没有!邻近的荆州等地也没有找到!

张燕的情绪波动起来。

监利县急救中心紧急联系上海和武汉的各大医院,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但对方都不能确定是否有药。

终于,县医院传来消息,药在武汉找到了,第二天即可送达监利!听到这一消息,张燕如释重负,紧紧握着李琼的手,眼中满是泪水。

在监利采访的日子里,这种急人所急的故事,我们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江陵县国税局接待的一名天津家属,预产期临近。为确保孕妇安全,接待专班联系县医院安排一名妇产科医生一起到岳阳火车站接站,全程24小时陪护,直至善后结束,专班再把孕妇安全送到岳阳火车站。

  遇难者家属以父亲母亲的名义,捐助留守孩子和福利院老人——

  给感激以回馈

6月9日,一场捐赠仪式在监利妇联举行。江苏常州市遇难者家属黄浩如,以母亲陈根秀的名义捐赠5万元,资助监利一对特困生姐弟上学。

接待黄浩如一行的是监利县房地产局副局长王利成等4人。

2日下午,黄浩如和妹妹、姨妈等一起赶到监利。王利成马上与他们取得联系,并早早来到高速公路出口处等候,将他们迎至荆楚宾馆3号楼居住。因为走得匆忙,黄浩如一行没有带衣物,当天大雨倾盆,他们全身湿透。王利成等人立即到商场给他们购买换洗的衣物、鞋子、洗漱用品。

其后,接待专班每天早上准时将早餐送到他们房间,午餐和晚餐派车接送。考虑到黄浩如一家是常州人,王利成专门找到一位会做常州菜的厨师,精心安排每天的饮食。

那几天,监利天气变化多端,黄浩如妹妹感冒咳嗽,加上心情沉重,病情加剧。接待专班马上请来医生为她看病。7日是遇难者“头七”,黄浩如提出要到江边祭拜。接待专班及时与监利县和常州市善后指挥部联系沟通,组织车辆带他们到江边集体祭拜,了却了他们的心愿。

陈根秀的遗体安放在江陵县殡仪馆,火化前,接待专班特意组织人员到江陵,与黄浩如一家共同举行告别仪式。

监利接待专班的真情实意,黄浩如一家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想起善良、慈祥的母亲,他决定代母亲做点什么,以告慰老人在天之灵。

黄浩如找到王利成,提出先期捐赠5万元资助当地贫困学生的意愿。一次次婉拒,抵不住黄浩如的强烈心愿。监利房地产局局长杨华只好与县妇联联系。县妇联主席欧阳莉根据平常掌握的资料确定学生名单,上门与黄浩如沟通。

9日上午,黄浩如和特困生一家见面,决定以其母亲陈根秀的名义,向特困生捐赠5万元现金。

这对特困生姐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面对不期而至的捐赠,姐弟俩一时被感动得无语泪流(尊重捐助者和受助者意愿,此处不披露未成年人信息)。欧阳莉说,捐赠资金暂时放在县妇联账上,根据黄浩如的意见,每月给姐弟俩各500元生活费,后期还将继续捐赠。

6月14日下午,又一场捐助在监利县章华小学举行,该校4名留守儿童得到了8万元的现金捐助。

这8万元善款,是江苏无锡市遇难者严彩珍生前治病的受捐款。严彩珍的丈夫倪敏醒说,妻子生前患有中晚期结肠癌,前年病情恶化,同学、好友纷纷为她捐助8万元治疗费。她怎么也不肯接受。大伙只好偷偷将钱塞到女儿和他手中。严彩珍知道这件事后,还责备他们,叮嘱他们一定要将这笔捐款用到更有意义的地方。

倪敏醒和女儿、女婿赶到监利处理后事。负责接待他们的县电力公司专班人员全程陪护、细心照料,抚慰家属伤悲。感动之余,他们决定把原本给严彩珍治病的8万元捐款,捐助给监利县留守儿童,完成严彩珍生前遗愿。

上海遇难者家属张士青,给监利福利院捐赠1万元。“我父亲不幸遇难,让我为监利的老人们尽点心吧。”张士青说。

“我妈妈是不幸的,但有这样一座大爱之城、善良之城陪伴母亲的亡灵,我也放心了。”

 给爱以回响的天空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温暖的心,融化坚冰。汩汩暖流,小城流淌。

 延续大爱 挺立精神向前走

□ 本报评论员

能不动情么?2700多名家属赶来监利,满怀悲痛,离去时带着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热心人的感激。

上海遇难者家属张士青,反过来给监利福利院捐赠1万元,为的是“也给当地的老人尽点心”;江苏家属黄浩如以遇难的母亲陈根秀之名“向监利特困生捐赠现金5万元”;倪敏醒和女儿女婿把原本用于遇难亲人治疗的8万元捐助给监利县留守儿童;福州市委、市政府向监利县特殊学校提供援建资金100万元,帮助改善办学条件……

这是什么?这是情与情的交融。悲剧发生后,家属的悲痛,滚滚长江何以承载?但是监利百姓捧出诚挚的心、无私的付出,悉心照料家属,悲人之悲,急人之急,释放出温暖,捂热了人心。家属对他们由抵触到接触,由不信任到信任,由隔膜到相亲,建立起深厚情谊,情感交融的一幕幕多么感人至深!

这是爱与爱的回响。监利的小城大爱,一定程度弥合着创伤、抚慰着悲痛、擦干了泪眼,让灾难造成的心理伤害降低。以心换心,心心相印,爱总能得到回应。遇难者家属们被这爱所感动,同时也加入到爱的行列中来。他们临别前表达内心的感激,他们给困难学生捐款、与工作人员认干亲,他们用爱回应爱,延续着爱的回响。

这是灵魂的洗礼。在重大灾难面前,“人人都想尽一份心”。是的,平素,凡人小事,不顺心不顺气则有怨言、有牢骚,此乃情理之中。可关键时刻,见贤思齐,齐心协力,“沧海横流,方见英雄本色”!“只讲奉献、不图回报”和“知恩图报、友善相助”的情感互动,不正是人类情感方面最高尚的往来么?

这是精神的生长。爱人同时被爱,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化解悲痛、战胜苦难、勇敢前行的力量之源。大义大爱、无私无畏、互帮互助……在这场灾难面前,所体现的,都是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精神需要培育,需要生长。我们善良的心田上,需要生长更多的坚强、勇敢与崇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神聚气,伟大的民族就更有伟大的力量和光明的前途。

“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任何凶险。”诚如诗人彭沙尔所言,爱是社会的温度,是溶解自私、误解和冷漠的热源。不论任何时候,只要不抛弃爱,用心付出,就一定能赢得理解和尊重,消除怀疑和戾气,让社会充满温暖。

灾难终将过去,我们还要前行,还要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延续大爱挺立精神,相濡以沫、众志成城,我们就能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