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革命】哲学学院:“课程思政”,让专业课更具育人价值
通讯员:严璨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价值?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彰显知识力量?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对“教书育人”这一教学本质的回归,更是对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的回应。
哲学学院以获批武汉大学院(系)“十大育人”特色工作基地——课程育人基地为契机,积极探索,紧紧围绕“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功能”这一目标开展“教与学革命”的研讨,创新“课程思政”工作机制,对“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领域进行系统化和整体性设计,画好“课程思政”建设重点任务“施工图”,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申报工作,以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激发教师申报“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积极性。目前共有12个教研团体,其中有8门课程改革类项目将围绕着哲学学院主要核心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本项目的课程负责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吴昕炜副教授,团队成员包括何萍教授、赵凯荣教授。本课程在已有的精品专业课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使其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线索,让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而做到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使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伟大人格的鼓舞,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本项目的课程负责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周可副教授,团队成员包括汪信砚教授、李佃来教授、赵士发教授、李志教授、盛福刚副教授、刘秉毅老师等。课程将采取适合哲学教育规律的经典研读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认识和深入理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研读的经典、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重大意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项目后期,团队成员将在总结教学改革经验、整理完成讲义的基础上录制授课视频,在慕课中介绍学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注入时代活力。
《中国哲学智慧》“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本项目的课程负责人为中国哲学(国学)教研室廖璨璨副教授,团队成员包括吴根友教授、储昭华教授、孙劲松教授、秦平副教授、肖航副教授、沈庭老师。本课程的建设理念是以专业性引领课程育人,增进学生对中国古代经典与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以理性精神为底色,厚植文化自尊与文化自信。将通过拍摄慕课和课程实录的方式进行,既注重知识的讲授,也重视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达成本项目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宗旨,实现以教育养成人格,以人格承担文化理想。
《周易导读》“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本课程负责人是国学院孙劲松教授,课程建设是在引导学生们完整理解儒家经典《周易》的文化内涵,注重义理、了解象数,避免进入数术之误区。在课程讲授中注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易传》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
《西方哲学史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本项目的课程负责人为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苏德超教授,团队成员包括赵林教授、曾晓平教授、杨云飞副教授、周玄毅副教授、王咏诗老师等。旨在以“人文”和“科学”这两条主线重新整合传统西方哲学史的内容,将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融汇到课程内容的传授之中。此外,在课程建设的开展过程中,团队将尝试开办一组谈话类节目,促进哲学知识的大众化普及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本项目的课程负责人为宗教学教研室特聘副研究员黄超,团队成员包括段德智教授、翟志宏教授、徐弢教授等几位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运用唯物史观看待宗教现象,帮助同学们建立科学的、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宗教观。
《道德心理学》“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本项目的课程负责人为基础心理学教研室喻丰教授,团队成员包括刘毅副教授、赵俊华副教授等几位老师。本项目力图对当代道德心理学进行前沿式导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化对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对道德心理学的学习,了解中西方道德心理的异同;另一方面,致力于做到“面向中国学生讲述中国理念”,向学生讲授融入具体生活情境的中国道德心理,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坚定道路认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核心价值观。
《心理咨询导论》“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本项目的课程负责人为应用心理学教研室曲晓艳老师,团队成员包括王志云副教授。本项目旨在将思政、专业与实践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在传授心理咨询的历史、职业基础、咨询过程、咨询理论等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传达课程中蕴涵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等,促进学生的自察自省,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内在德性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人;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其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思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和技能,达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层面上的统一。
下一步,学院还希望借“课程思政”的建设为契机,强化教研室之间的协同联动,创新课程思政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引导全体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同时也希望以“实践育人”为切入点,丰富“课程思政”建设载体,进一步打通第一、第二课堂,鼓励更多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研与实践考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推进专业课程育人水平进一步提高。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