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勇斗洪魔 众志成城保家为国----咸宁支队“7·4”抗洪救灾纪实

07.07.2014  11:34

自6月16日开始,咸宁地区出现20天的连续降雨天气,特别是7月4日,通山、崇阳、通城出现暴雨恶劣天气,降雨量均达到100mm以上,短时间内形成严重洪涝灾害,致使多个乡镇受灾。危难时刻,咸宁消防部队在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发扬“98抗洪精神”,积极投身抢险救灾战斗,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鄂南消防铁军的赤胆忠诚。截止7月6日,全市消防部队累计出动官兵182人次,出动各类车辆25台次,营救被困群众55人,疏散转移百姓220余人,排水126吨。

九宫山32名游客被困,通山消防开辟“生命通道”

7月4日11时54分,通山县九宫山风景区售票点遭受洪水突袭,部分房屋坍塌,现场32名游客被困无法上岸。坍塌房屋门前河流水位急剧上涨,严重威胁了房屋边32名游客的安全,情况十分紧急。通山中队接警后迅速出动3台消防车和12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施救,大队全勤指挥部随警出动。指挥员根据现场情况果断下达命令,利用救援绳索搭建救援通道。在安全措施到位的情况下,4名官兵涉水沿绳索对被困群众进行救援。经过消防官兵和派出所民警近两个小时的合力施救,最终32名游客全部成功脱险。

范家垅村2岁儿童落水,消防官兵全力涉水搜救

7月4日12时51分,通山县范家垅村突降暴雨,灌溉水渠水位猛涨。家住水渠附近的一名2岁儿童玩耍时不慎坠入水渠,瞬间失去踪迹。通山中队闻讯后立即出动2台消防车及9名指战员赶赴现场施救,5名消防员穿戴好救生衣,沿着水流方向仔细展开搜索。尽管现场暴雨倾盆,泥土湿滑,但救援官兵依然小心翼翼地徒步搜寻每一处角落。经过20多分钟的紧张搜救,官兵们终于在距落水处约400多米处的水渠中发现了落水儿童。

李渡村厂房11人被困,消防官兵涉水架设“生命索道”

7月4日16时37分,通山县李渡村上游河坝发生溃口,滔滔河水直奔金星钢结构厂房,将11名忙于转移机械设备和个人财物的员工团团围住,随着时间流逝,河水持续上涨,情况愈发危急。通山大队了解情况后,迅速调派2台消防车12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施救。由于厂房离岸边有近百米之远,加之水流湍急,水中杂物较多,给官兵们的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指挥员准确判断现场情况,待水势变缓后,在做好安全防护的情况下,派遣攻坚组从上游泅渡过河,设置救援索道。经过近1个小时的努力,11名被困群众全部被营救上岸。

天城镇1人被困河中孤岛,崇阳消防冒雨摸黑搜救

7月4日,崇阳县天城镇一名群众架小木伐在隽水河中捕鱼,不料河水涨势太快,只能躲到河中孤岛上避险,等待救援。21时34分,周边百姓听到呼救声,随即报警求助。崇阳中队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动3辆消防车16名消防官兵火速奔赴现场。由于夜黑雨急,报警人无法记得准确位置,中队官兵一面向周围群众询问情况,一面利用强光照明灯沿河岸搜索被困群众。22时04分,终于在距离隽水河河对岸五十米处的大树上发现被困群众的身影。中队救援一组迅速携带救生装备借用民用机动渔船,从上游顺流靠近被困群众,救援二组留守原地,不断用喊话器稳定被困群众情绪。22时20分,救援一组驾驶渔船终于靠近受困群众所在的大树旁,中队官兵固定好小木伐后,将被困群众营救上渔船。经过30分钟的冒雨行进,22时53分,被困群众成功脱困上岸。

消防官兵巧设“树桥”勇闯洪流,成功营救孤岛被困群众

7月5日8时37分,崇阳县港口乡洞泉村一名群众被洪水围困在河中心孤岛上,急需救援。崇阳大队立即出动3辆消防车16名消防官兵火速奔赴现场。此时的河面宽达近200米,而且水流湍急,洪流中还夹杂了大量的泥石、树枝等杂物,被困者离岸边约有100米,救援工作十分艰难。9时05分,咸宁市市长丁小强、县委书记杨良峰赶到现场指挥救援行动。经过现场缜密侦查,现场指挥部发现河床之间稀疏分布了十几棵大树,决定派出攻坚组采取上游涉水、借助大树顺流步步为营,用力绳索设置“树桥”。中队战士崔宝蕾主动请缨,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后,徒步涉水逐一向河床中的大树靠近,并固定绳索建立救援绳道。由于视野不明,激流漩涡密布,崔宝蕾多次险些被洪流冲走。9时20分,崔宝蕾终于到达被困人员所在地,并成功架设绳索“树桥”,与救援人员一起为被困群众穿戴救生吊带、救生衣,并用安全钩将被困人员连接在固定安全绳上,沿着安全绳向岸边一步步地慢慢行进,最终到达安全地带。

巴士水中熄火被困,消防官兵安全转移32名乘客

7月5日9时50分,崇阳县港口乡一辆载有32名乘客的大巴在水中熄火,由于路基松软,加之雨水长时间浸泡冲刷,随时都有塌陷造成车辆倾覆的可能,情况十分紧急。崇阳中队接警后立即出动3辆消防车16名消防官兵火速奔赴现场。10时15分,中队官兵赶到现场,只见道路积水已经快淹没车窗,车上的乘客焦急的向消防官兵挥手求救。中队立即派出5名救援队队员,利用绳索防护,采用前虚后实的步伐涉水走至被困大巴处,将车上32名乘客背、抱至安全地带。经过40分钟的紧张救援,  10时40分,32名被困群众被成功救出。随后,中队官兵利用抢险救援车将熄火的大巴牵引至安全地带。

药厂6号溶剂油储罐泄漏,通城消防全程监护成功排险

7月5日,通城县连降暴雨,隽水镇新桥街福人药业厂区内积水难以排泄,导致一存有1吨6号溶剂油的储罐(长7米,容积约15吨)翻滚,注入阀断裂发生泄漏。通城消防大队闻警后迅速出动1辆水罐消防车,1辆水罐泡沫联用车,1辆抢险救援消防车赶赴现场处置,并立即上报支队指挥中心,同时请求当地政府派出安监、环保等相关部门增援。9时30分,中队到达现场后,立即打开3G图像传输设备,与支队指挥中心对接,实现远程指挥。指挥中心下达作战指令,要求对事故现场开展侦查、疏散群众并等待当地部门增援。经请示支队指挥中心后,通城大队与各部门及厂家技术人员商讨决定:由环保部门协助厂家对罐内溶剂进行输转,对已经泄漏的油剂进行收集清理,消防官兵利用水枪在一旁进行保护,防止发生燃烧,安监部门负责现场警戒。15时30分,泄漏的油剂全部收集清理完毕。消防官兵利用水枪对罐体进行注水,由厂家技术人员将罐内残余的溶剂进行收集清理。16时51分,罐内溶剂全部输转完毕,经现场各部门及厂家技术人员确定,险情已排除。

在抗洪救灾战斗中,广大官兵大力发扬不畏生死、连续作战、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充分发挥了消防部队作为抗洪抢险主力军的作用,排险时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救援中他们将人民装在心中,他们视奉献为荣誉,视荣誉为生命。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许,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受到了广大新闻媒体的集中宣传。目前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湖北经视、咸宁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网易、搜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等5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对咸宁消防官兵抗洪抢险的英勇事迹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力弘扬了公安消防部队勇挑重担、英勇顽强、竭诚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