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积极应对今年梅雨期最强暴雨
(咸宁水务局)咸宁市自6月23日进入梅雨期以来,雨水持续不断,继7月1日、2日大雨后,7月3日20点至7月5日8点,全市境内再次遭受大暴雨袭击,给通城、崇阳、通山三个县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灾害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雨量大。7月3日20点至7月5日8点,咸安、嘉鱼、赤壁降雨量均在80毫米左右,通城、崇阳、通山县分别达到162、130、120毫米,最大降雨量在崇阳县金塘229毫米,通城县施家段降雨量达177毫米。通城县武长路20余户居民家中进水,最深水深60厘米,停电1小时。崇阳县隽水河水位在7月4日16时-19时短短三小时内猛涨3米。全市有71座水库泄洪。
二是范围广。全市35个乡镇普遍受灾,受灾人口20.18万人,临时紧急转移安置4400人。
三是损失重。全市农房倒塌60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5.85万亩,农作物成灾面积14.27万亩,绝收面积4.89万亩,公路中断89条次,供电中断113条次,通讯中断100条次,损坏堤防663处68.2千米,损坏护岸921处,损坏水闸295座,损坏灌溉设施834处,冲毁塘坝204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9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0.9亿元。
针对这次入梅以来该市最强降雨,全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全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一是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报和省防办一系文件精神,该市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任振鹤、市长丁小强、副书记陈树林、副市长闫英姿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积极作好应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防办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落实省防办通知要求和市领导重要指示,加强领导,各级防汛责任人到岗到位,加强防汛值守和巡查。
二是迅速行动,靠前指挥。灾情就是命令。7月4日灾情发生后,市防办派出检查组到通城县检查抗灾工作。省水利厅、省防办也派出检查组深入通城、崇阳现场检查指导工作。7月5日,市长丁小强率市防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亲赴崇阳一线现场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并召开紧急会商会,研究部署抗灾工作。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也迅速行动,奔赴一线靠前指挥。7月4日凌晨5时许,大雨滂沱,通城县委书记姜卫东、县长来华雄率县委县政府领导亲临一线,到各联系乡镇,现场指挥抗灾工作,组织灾区群众转移。
三是多措并举,部门联动。7月4日,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工作专班连夜赶到崇阳县开展查灾核灾和指导抗灾救灾。通城县公安、消防、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组织多支抗灾抢险突击队,深入到被洪水围困的群众中,进行及时施救和转移群众。沙堆镇湾船咀村卢证明家中5间房屋全部倒塌,全家6人被洪水围困,邻居卢三定家中倒房4间,全家4人被洪水围困,县公安局和武警中队接警后,组织35人的抢险突击队,携带橡皮艇等抢险器材赶到现场,经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被洪水围困的10人成功解救。县城南门林业局宿舍楼水淹1.5米深,58人被洪水围困,县消防大队和公安干警20余人组织转移被困群众。县人武部、公安、消防、武警官兵等共计80人组织转移了县轴承厂商业街、旭红路和雁塔社区等被洪水围困的重灾区140余名群众,避免了人员伤亡。县交通局组织200余人的抢险突击队对损毁严重的41条共1200米公路进行紧急抢险,供电公司110余人的抢险突击队抢修中断供电线路62条3100米。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组织300余人抢修通讯中断线路48条2400米。
通山县领导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指挥抢险救灾,出动消防武警官兵80人次,投入抢险劳力4500人次,动用挖机20台次、车辆50台、编织袋2.5万条。九宫山石龙沟景区42名游客受困,县委、县政府紧急安排部署,旅游局、九管会、交通、消防等部门通力协作,被困游客全部安全撤离。
四是组织力量,全力抢险。7月4日,崇阳县港口乡有2处河堤发生管涌险情,严重毁损农作物和威胁河床下面3000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洞泉村河堤管涌引起河堤倒塌13米左右。险情发生后,崇阳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抢险突击队第一时间赶赴险情地点进行抢险,采用围堰、疏导、堵漏和固堤等方法,共投入民工270人,编织袋1千条,砂、石料100多方,木桩300根;转移河床下游470名群众;与陆水管理局联系,开闸放水,降低河流水位,减轻河堤压力,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抢险,险情基本排除。通城县水泥厂、麦市花园村、北港镇岭源等5处地质灾害点山体滑坡,滑塌土方3万余立方米,造成道路堵塞,交通中断,县直相关单位组织抢险队员60人,挖土机12台,装载机7台,运输车16台组织抢险,经过近6小时的努力,交通全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