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亮:宣传和讲解中央八项规定的生动教材

23.06.2014  13:21

    如果说2013年最引人关注的事情,那就是中央八项规定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良好的贯彻落实。多年来没有管住的吃喝风、奢靡风、浪费风得到了遏制。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喜事!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民群众宣传八项规定的好处,讲清、讲透八项规定给中国党风政风社风带来的变化,并把为何要有八项规定、如何坚持八项规定等党内外都高度关注的问题讲明白,既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也是记载时代变化的需要。因此,梁相斌和祝捷撰写的新作《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可谓是做了一件开创性的工作。

    这是一本立意深远、气势恢宏的书。八项规定的出台与贯彻落实,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将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本书没有将对八项规定的论述局限在党风建设领域,而是将其推展到如何解决执政周期律、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如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如何推动社会风气转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这些问题涉及到党能否长期执政、稳固执政的问题,关系到中国治乱兴衰的问题,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国梦的问题。本书能够站在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来观察、阐释八项规定,立意是深远的。为了突显这么深远的主题,本书巧妙地将著名诗人刘成章的名篇《安塞腰鼓》嵌入文中,翻书一读时,仿佛看到了千百人齐奏腰鼓的宏大场景。带着这种画面感往下看,恢弘气势扑面而来。

    这是一本刻画细致、入情入理的书。从小处着手,以治标促治本,是八项规定的精神内涵之一。要表达这一思想内涵,要求本书的作者具备成熟的细节刻画能力。令人欣慰的是,本书对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八项规定的言行,描写得清晰真切;对体现社会风气转变的平凡小事,凡人壮举记录得生动形象;对理论细节的阐释,也丝丝入扣。在书中,除了正文的叙述外,还用理论链接呈现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用知识链接来解释科技、社会名词,方便读者阅读与理解。从细节中见真功夫。本书抓住了细节,也就抓住了理论宣讲的关键。

    这是一本语言朴实、通俗易懂的书。理论是深奥的,甚至是有些枯燥的。毛泽东同志曾经对党风和文风的关系做过精辟的论述。抽象理论的“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群众不爱看,看不下去,看了打瞌睡,这再正常不过了。所以,如何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内涵,需要社科理论工作者多下功夫。本书的尝试是,由资深的新闻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携手合作,两位作者各自发挥优势,用通俗的话语讲解理论,用生动的事实表现变化,把大理论说小,把深道理写浅,不时还使用颇具文学色彩的话语,让读者觉得既是在读一本严肃的理论读物,又好似在看一本传记、一篇通讯,中央的精神在愉快阅读中入脑、入心了。

    这是一本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书。党风建设是个大题目,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怎么驾驭和把握这样一个大题目,当然有难度。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本书的思路与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是完全吻合的。“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归根到底还是树立了优良作风的中国共产党改变中国。本书从八项规定出发,用一个个小故事、小事件,串起八项规定出台的背景、特点以及给党风政风社风带来的变化,最后推到重塑中国共产党的新形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领全国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代再出发的高度。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又由近及远、步步登高,是2013年的年度记录,又不限于2013年,从而将八项规定的精神内涵和外延说明白了,讲透彻了。

    应该说,《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思想有高度,文字有见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论通俗读物,也是一本宣传和讲解中央八项规定的生动教材,值得党员领导干部和关心党的建设的人民群众一读。(作者王茂亮为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播电视台台长)

(编辑 毛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