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以药养医”向“以医养医”转型

11.02.2015  20:36

  来自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的通报显示,去年全省共有1.7万名医生被处理,其中大多和乱开药有关。(2月10日《大河报》)“1.7万名医生被处理多因乱开药”,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首先不妨逆向思维一下,如果1.7万名医生不乱开药,将会有怎样的不同?

  我曾经和某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探讨过这样的话题,在肇庆这样的一个二线城市,如果我们开一个私人诊所,老老实实参照诊疗标准,不乱开药物,扣除各种成本,我们一天大概需要多少病人可以盈利,解决生存问题?他给的答案是悲观绝望的。至少100个!4元钱的诊疗费,你在药物方面的利润几乎为零,常见疾病的用药几乎是带不来利润的。以最常见的一个感冒为例,按照诊疗常规,多数人都是几片退热片,毫无利润空间。

  “可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很多诊所没有这种生存之忧,反而经营者还赚了不少钱?”我有点不同意。他说,“如果不滥输液乱开药物,你真的认为诊所可以生存下去吗?”最后,我同意了他的意见。因为据我观察,几乎所有能够赚钱的诊所都是坐满了输液的人群。

  诊所需要生存,必须以药养医,但医院何尝不是如此?这条新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药养医”从某种程度上是鼓励医生乱用药物,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乱用药物,“以药养医”就根本不存在了。当营利的规则是药物经济而不是医疗经济,医生作为执行规则者,表现出来的就是用药的“”和“”了。

  “以药养医”要解决的是盈利机制的问题,在政府财政补贴不到10%的背景下,医院必须考虑生存问题,而且不仅仅于此,每个机构都有发展动力。“以药养医”已经是一种被世界潮流抛弃的落后模式。医药分开,让医生医院不靠卖药物生存发展,这才是文明时代的发展方向。

  医改,呼唤“以药养医”向“以医养医”转型。当医生能够靠自己的专业判断、自己的知识技能双手养活自己时,这种乱用药物的格局才有望颠覆打破。要实现医药分开以及让医生成为社会人自由执业,最大的障碍当然是垄断医疗机制,这一机制不仅仅垄断了最好的医疗资源,还有改革的权力,必须赋权于医,这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吴帅)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