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剧月,人间三月天

28.03.2016  20:20

  70岁的“徐九经”朱世慧上周五一登台,观众席就爆发了热烈的掌声。3月18日晚,京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徐九经升官记》揭开了“第九届东方名家名剧月”的大幕,而四大剧种集结的“湖北省优秀戏曲剧目展演周”也由此开启。

  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将上演15台19场戏曲演出,除京剧、越剧、昆剧、沪剧、黄梅戏、评弹这些“常客”外,还有汉剧、楚剧这些难得一见的地方剧种。而包括闭幕演出昆剧《牡丹亭》在内的部分演出门票已经售罄。

  连续举办9年的“东方名家名剧月” 由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东方早报社、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今年第一次以“”为单位策划了“湖北省优秀戏曲剧目展演周”。

  作为中国的戏曲大省,湖北目前共有33个戏曲剧种,这次来到名家名剧月的四大剧种是最具代表性的,而湖北省京剧院、武汉汉剧院、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等三大院团更是首次集体来沪。

  上周五晚上演的《徐九经升官记》虽然是经典名剧,问世30余年来已经演出了700多场。但制作却十分具有现代感,灯光、服装和布景都经过重新设计,显得颇为精心。演员阵容更是十分庞大,除了朱世慧和谈元两代徐九经的表演十分精彩外,这出剧也展现了湖北京剧院阵容整齐行当齐全的实力,演出过程中观众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烈。

  演出前,湖北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对记者介绍说,湖北一直以来都是京剧的四大重镇之一,所谓“京津沪汉”,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是京剧演出和创作的重要地区,这一次带来经典和新创两部京剧,就是希望展示湖北京剧的整体实力。与此同时,湖北虽是戏曲大省,但这么大规模地来到上海演出却是第一次,尤其是楚剧这样的地方剧种,特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也很少有机会走出武汉,这一次都来到上海,就是希望更多上海观众能够了解湖北的地方戏曲和传统文化。至于这次展演周得以成行,很大原因也是名家名剧月举办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湖北省京剧院昨晚还上演了曾获文华大奖的新编历史京剧《建安轶事》,该剧的编剧是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对湖北戏曲创作颇有感触的他表示,上海和湖北都是近现代以来剧场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的大码头。

  “这次湖北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剧种集结亮相,几台剧目代表了当代创作演出的一流水准,对于上海致力实施的传统戏曲现代化和地方戏曲都市化是一个很好的呼应。湖北展演周在东方艺术中心这个现代的剧场上演,丝毫不会显得格格不入,反而会觉得相得益彰。上海和武汉这两个码头在近代文化和传统戏曲走向城市剧场中,曾做过历史性的贡献,现代应该继续发挥这个码头的作用,来推动传统戏曲向现代转型。

  湖北周上三台地方戏作品都十分具有看点。汉剧和楚剧都是湖北特有。武汉汉剧院的汉剧艺术表演大师陈伯华为很多观众熟悉,而新编抒情历史汉剧《王昭君》就保留了陈派唱腔,王昭君一角的演员王荔是梅花奖得主,也是陈伯华第五代传人。

  大型现代楚剧《大别山人》曾包揽第八届文华剧目、导演、音乐、表演奖,在表现革命主题的同时,也在现代戏的戏曲化和程式化方面有很多探索,有交流的价值。其导演余笑予是现代戏戏曲化的先驱,更是戏曲审美的设计家、革新家、影响延续至今。

  此外,在上海拥有广泛观众基础的黄梅戏,其实发源自湖北黄冈的黄梅县。原创土家风情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将由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及被誉为“五朵金花”之一的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担纲主演,唱出一幅独特的土家族风情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