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代理妈妈助新疆孩子考上大学

05.09.2019  17:02
图为王应鲲(左一)赴疆探望“女儿”,和其家人合影

   4名代理妈妈助新疆孩子考上大学

   这些孩子在东湖中学求学4年 她们当亲人般悉心呵护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庆 通讯员袁宇杰 钟丽芳)“王妈妈,我刚参加完开学典礼,晚上再去图书馆……”昨日,武昌市民王应鲲接到了考上大学的“女儿”库瓦汗的电话,激动得她满眼热泪。

  此前,她的同事胡静、张田、陈宝岚等3人,也先后接到了新疆“儿女”的电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们4人都有着同一个身份——代理妈妈。

   尽力帮孩子克服语言关

  2011年,武汉市东湖中学迎来了第一批新疆班学生。为照顾那些离家千里、异地求学的新疆孩子,临近学校的武昌区徐东路社区开始探索志愿服务模式——代理妈妈。2015年,王应鲲成为维吾尔族女孩库瓦汗与哈萨克族女孩热依扎的爱心妈妈,胡静、张田、陈宝岚3人随后也加入这一行列。经本人同意后,每人分别照看两个高一的新疆孩子,这8个孩子在武汉要开始为期4年的学习。

  不少新疆学生对汉语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张田从新疆“儿子”阿不都拉和买买提艾力的老师那里得知,两个孩子虽能用汉语进行简单对话,但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还是有压力。

  为了帮他们提高普通话水平,张田立即为“儿子们”挑选标注拼音的文学读物。“选书时,我发现标注拼音的多数是低龄读物,中学生读物标注拼音的非常少。”张田回忆,她为此熬了个通宵,一本一本查看试读,最终选出了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看到孩子们拿到书后爱不释手的模样,我无比满足。

  王应鲲初与“女儿”接触时,给予她较多的是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每次都会给孩子带好吃的。通过与孩子相处,王应鲲发现库瓦汗在她面前怯生生的,通过沟通得知,孩子是因为语文成绩欠佳而不自信了。她立刻为库瓦汗请专业老师补习,帮孩子渡过语言难关。

   可口家常菜拉近距离

  古丽米拉、萨尼古丽是代理妈妈胡静的两个“女儿”。刚接触时,两个孩子都比较拘束。“为增进情感,我在元旦假期将她们带到了我妈家去玩。”胡静说,自己的母亲在新疆生活过,很了解当地民俗。

  来到“外婆”家,迎接孩子们的是一桌香喷喷的清真饭菜,让古丽米拉、萨尼古丽找到了家的温暖。茶余饭后,“外婆”与孩子们跳新疆舞、唱新疆歌,还讲在新疆生活时发生的趣事……就这样,两个孩子渐渐消除了陌生感。

  同样,张田与丈夫去学校看望“儿子”时,总是事先在学校旁边寻找清真餐馆,踩好点再去学校接孩子一起吃饭。第一次带“儿子们”吃饭,陈宝岚排了三小时的队,只为他们能尝到家乡的味道……

   不远千里去新疆探亲

  2016年暑假,胡静去新疆孩子萨尼古丽家进行家访。“孩子的家人为我戴上维吾尔族花帽,说了许多祝福的话,虽然我不能完全听懂,但他们眼神中流露出来的真情是挡不住的。”胡静说,学生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却别出心裁在家附近的杏树林举办了一场家宴。大家席地而坐,欢歌笑语。

  2017年暑假,库瓦汗回到新疆老家,王应鲲很惦记,于是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探亲之旅。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阿甫勒克库勒村,库瓦汗高兴地和王应鲲拥抱在一起。后来,王应鲲又代表公司远赴新疆给库瓦汗的母校捐赠了价值15万元的学习用品,而她女儿刘芮言也用兼职挣的钱买了20件T恤,送给这里的学生。

  今年孩子们参加了高考,这4位代理妈妈的8个新疆孩子分别被河南科技大学、华侨大学、长春大学等高校录取。金榜题名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拨通了代理妈妈的电话,用这份特别的礼物回报他们在武汉的亲人。“我特别感谢王妈妈,很多时候都想抱抱她。”昨日,已在华侨大学开始大学生活的库瓦汗,想起与代理妈妈在武汉的日子时,不禁哽咽起来。她说在武汉上学的4年里,王妈妈每年都给她和热依扎准备生日礼物,有时工作忙不能去学校,还给她们的班主任写信。“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是她一直鼓励我、关爱我。”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