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院与交管携手治堵 住2公里内职工不得开车上班

15.09.2015  10:29

解放大道同济之堵,相信大多数武汉人都有过切肤之痛——

“不分高峰不高峰,那几百米的路至少要半个小时”。谈起2012年前后路过同济医院,硚口的哥黄厚勤至今“想起来就头疼”。

城市车辆保有量剧增,同济医院就医者剧增。曾有人断言,除非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否则解放大道同济医院路段交通只可能是个“死结”。

昨日,市交管局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证实:解放大道最严重的“肠梗阻”如今正进入康复期。

几番交锋 由抵触到体谅

硚口大队在医院门前设置了隔离护栏,将就诊的车辆与过路车分割开。

因为这些隔离护栏,硚口大队与同济医院几番“交锋”。“高架桥下桥处禁右转,我们用护栏把下桥车辆和医院大门隔离开,医院当初是不接受的。”硚口交通大队秩序中队长徐志浩说。“医院担心影响病源,且竖了护栏后,医院可能觉得面子过不去”。

上午放的护栏,下午就撤了。但医院门前堵了,病人还是进不去。交通大队与医院协商:先禁右,用护栏拦起来,看实际效果。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医院没有再提出异议,这个交通管制方案也一直实施了下来。

“同济专用车道的护栏设置也是几经波折。”徐志浩说。一开始,进同济的专用车道没有现在这么长,过了急救中心围栏就结束了。不少进医院的车不走护栏里面,而是从护栏外包进去,高峰期间,医院出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去年下半年,硚口大队延长护栏在医院的入口处形成了一道弧形,可还有车主为了不排队,绕过隔离护栏,逆行一小段插队。

今年5月,硚口大队再次延长了隔离护栏的长度,进医院和出医院的通道被交警用移动桩管制,再想逆行进医院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医院大门被隔离护栏全部拦住,这不是把医院的门封了么?”同济医院保卫处卜学珠处长坦承,“当时确实有些想法”。

同济医院保卫处庄乾琛队长守在门前看了一上午,发现有护栏确实比没护栏管理更严密。“其实加了这段护栏后,交警和协警的工作量更大了。”过了一周左右,同济医院主动提出:“还是把医院大门口的隔离护栏口子缩小吧。”

内部“斗争” 优先医护还是病人

2012年前后,同济新外科楼启用,医院增加了1500张床位,每天出入的车辆骤增至上万辆次,在医院活动的医患人员高达4万余人次,人流、车流较之此前更为“火爆”。

其时,同济医院可容纳800至1000辆车同时停放,但其中一半车位被医护人员占用。

优先医护人员还是给病人让位?医院内部经历了一番激烈争论,最终达成共识:让。同济号召医护人员不要开车上班。特别是上班直线距离在2公里内的职工,一律不得开私家车上班,而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老教授,医院派交通车集中接送。

2013年,同济医院正式出台院内职工车辆停放新规:从上午8时至下午6时,医院职工车辆与社会车辆同等标准收费。医院对职工上下班给予一定交通补贴。

这一来,同济医院空出来了近500个停车位。

常年在同济医院门前维持交通秩序的协警黄汉国说,院内职工的车停在医院的时候,早高峰刚到7点半,排队的车就进不了医院了,当院内职工把车位腾出来后,8点之前,就诊车辆可以有多少进多少,8点钟以后才开始实施车流量管制。“别小看这半小时,对于车流量巨大的解放大道来说,就是畅通与拥堵的区别。”同济警务区交警余润清说。

互信互助 停车管理一再改进

“同济医院几次改变停车收费的方式,甚至花了较大代价,升级收费系统,减少进出医院的停顿时间。”硚口交通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王治说。

2009年前后,同济医院对院内场地整修,临时将收费岗亭前移至大门口,修好后,这一临时举措就再没变回来,进医院的车直接在马路上排队。

加上同济当时实行的是进口收费,遇上司机拿大额钞票缴费找零,速度就更慢。

更要命的是,医院原本是双车道进入,后来改为了单车道进,高峰时段医院门前的车辆进不了医院,就堵在马路上,解放大道被堵得水泄不通。

硚口大队上门去提“意见”。医院答应将车辆进门收费调整为出门收费;高峰时段单车道驶入调整为双车道驶入,加大车辆进入流量。

此后,同济医院又对大门进行改造,增加进出通道,并固定“潮汐式”通行:早高峰实行“两进两出”,晚高峰实行“一进三出”。

2013年,同济医院再进行硬件改造。首先将车辆进医院的收费岗亭缩进去50米,然后花费数十万元升级了收费系统,采用智能车牌扫描收费系统,进出医院的车辆不再需要停车拿卡,抬杆放行,每辆车进出减少停顿半分钟。

默契联手 院内院外步话机沟通

一直为同济医院门前交通拥堵解题的徐志浩坦承,如今解放大道能有现在这样的通行状况,在日常管理上,也与医院和交管部门的鼎力协作分不开。

硚口大队由副中队长带队,专职民警带着5名协警,除了不间断的处置违停,还联合城管部门和治安民警,取缔医院大门外的占道商贩、黑救护车等。

解放大道航空路、崇仁路、宝丰路的岗位执勤民警被要求确保路口的畅通,以保证解放大道同济医院周边道路的区域循环。

去年下半年,同济医院保卫处请硚口大队上门帮助医院规划院内通行路线,重新设置停车线。硚口大队秩序科在院内考察后,规划了单循环行车路线,硬是“挤”出了50多个路面停车泊位。

医院保卫处积极与交警配合,分工合作。早晚高峰期间,当院外排队车辆的队尾快排到长江大酒店门前,执勤的交警就会用步话机向医院保卫处“求助”:把车往里面收一点,外面的压力好大!护栏那一头的保安心领神会地“开闸”,将排队的车尾缩进护栏内。

 

解放大道航空路 挥别“堵霸”称号

上周,解放大道航空路面临严峻考验:因同济医院内新修立体停车场,同济医院临时封闭与医学院通道,原本从同济医学院进出的车辆,全部改走解放大道同济医院正门。但长江日报记者连续数日现场观察,均未见想象中的拥堵。

昨日,市交管局和高德地图发布“一周交通出行指南”,数据显示,解放大道航空路和宝丰路口的拥堵指数都不到1。

高德地图武汉数据技术负责人阮吉介绍,拥堵指数在1以内,说明一周内没有发生明显拥堵。“拥堵榜”已发布6期,解放大道这两处路口从未上榜。

解放大道同济医院路段,曾经是三镇首屈一指的“堵霸”。硚口交通大队称之为“蝴蝶效应”:同济门前堵5分钟,解放大道要堵半个小时,同济门前堵半小时,解放大道、航空路会堵瘫,长江一桥都要受牵连。

近两年,解放大道同济医院路段“堵霸”帽悄然摘下。

3年前,500米走了3小时

在同济开了十多年救护车的谭大凯,对3年前的一次转运病人经历仍记忆犹新。

2012年上半年,谭大凯开车从洪湖接了个呼吸衰竭的病人到同济医院,正常情况下,两个小时氧气量就足够,但是当时考虑堵车因素,他在车上备了4个小时的车载氧气。

谭大凯开车从月湖桥下来,走解放大道宝丰路到航空路立交桥下调头,“当时车上的氧气还有一个小时的量,但就在这个离医院门口不到500米的距离,救护车怎么也走不动了。”

车上的病人家属和随车医生心急如焚,医生冲进急救中心推了一张担架床站在路边做两手准备。

40分钟过去了,氧气瓶亮黄灯报警,只有不到20分钟的氧气量。

随车医生和急救中心的医生当机立断,将担架床推到救护车所在的航空路立交桥下,将病人转移下车,一名医生推着担架床,另一名医生捏着球囊,将病人推进了急救中心。

谭大凯开着的救护车仍被困在车流中,一个多小时后,谭大凯终于将车挪到了医院门口发现,医院前面的宝丰路畅通无阻,而医院的进门处,被一层一层的车包围,里面的车出不来,外面的车进不去。

谭大凯说,过去因为医院门口长期堵车,急救车上只能尽可能的加大氧气量,曾经有一次去钟祥接病人,原本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因为怕堵车,车上带了10个小时的氧气量,一路上大氧气瓶在车上晃晃荡荡,只好降低车速。

救护车上标配的是两个10升的氧气瓶,但同济医院专门定制了40升的超大氧气瓶,长期配备在救护车上。

谭大凯说,2014年开始医院门前的路就没怎么堵了,救护通道则能保持畅通。

责编: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