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一合作社利用秸秆育香菇 小小秸秆身价猛增

10.02.2016  19:43

  京山县山珍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两年试验,成功探索出用秸秆代替30%木屑做基料、培育优质香菇新技术。

  2015年,该合作社利用周边8000亩农田秸秆,生产出120万袋香菇和60万袋其它草腐食用菌,产值达6000万元。“香菇是木腐菌,如以木材为原料栽培,有损森林,成本也过高,不利于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26日,合作社理事长王旭向记者介绍,他们从2013年开始,试验用秸秆代替部分木屑,“主要是看中秸秆中有机物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用来培育香菇,菌丝附着力强,发酵又快,便于吸收木屑中的营养成分和分解木屑。

  经过反复的基料配比试验,王旭他们发现:以30%的小麦秸秆代替部分木屑,混合制成的基料,最适合香菇生长,与全木屑栽培相比,香菇品质更优,还可缩短生产周期2个月以上,节约原料成本20%以上。

  记者来到该合作社位于新市镇四岭村的秸秆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只见成捆的小麦秸秆被倒进粉碎机里,粉碎后再经传输带,直通搅拌机。搅拌机中,麦秆与木屑、麸皮“相遇”,按照3:6:1的比例,重新生成基料。

  令农民头疼的秸秆成了栽培食用菌的好原料。合作社以每亩150元的价格,回收附近农田产生的麦秆、稻草。

  据了解,每生产1袋香菇,可利用1公斤麦秆。合作社生产120万袋香菇,转化利用了1200吨麦秆,相当于节省了300亩杂木林资源。

  合作社还将稻草、麦秆和玉米芯、麸皮,按比例混合制成草腐食用菌基料,生产草菇、杏鲍菇、双孢蘑菇。每生产1袋草腐食用菌,可消化1公斤稻草和1公斤麦秆。60万袋草腐菌,转化了600吨稻草和600吨麦秆。

  据了解,该合作社全年共转化使用了2400吨秸秆,约合8000亩农田秸秆量。

  山珍合作社现有 520户社员,2015年总产值达6000万元,社员户均纯收入达6万元。这其中,小小的秸秆,功不可没。

  据测算,每1吨秸秆经过生物转换,可产出0.5吨食用菌,创造2000元多利润。其变废为宝的身价增长之旅,还不止于此。一个正在忙碌的工人告诉我们,出菇后的废棒,依然有农民愿以每袋2元或每斤0.15元的价格回收。

  原来,基料棒在食用菌生长的同时,菌丝分解,自然发酵生成了有机肥料,适合用来种植花卉苗木和蔬菜。“从育菇基料,再到有机肥,这条循环经济生产链,既充分利用了农田废弃物资源,又提高了香菇种植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菌林矛盾,破解了秸秆处置难题,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京山县农业局局长李明佳说。

  据了解,该合作社已自主研究出7项智能工厂化育菇专利,其循环利用秸秆的种植方式已得到中国食用菌协会的认可及推广。 (记者汪彤 通讯员翟存波 张建新)

  记者手记

念好“循环经

  汪彤

  一边是香菇产业消耗富贵的森林资源,一边是成堆的秸秆被弃之田头无法处理。京山山珍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以秸秆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农业,巧妙地化解了潜在的行业危机,也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思维创新是前提。当下,农业生产已到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势在必行。

  技术创新是基础。合作社负责人王旭和他的团队,潜心研究两年,获得7项专利,最终探索出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愿未来涌现出更多像山珍合作社这样的好典型,让环境更美,让农民腰包更鼓。

(责任编辑: 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