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好睡不香”就是情怀与担当

14.06.2016  13:24

  李思辉

  “乡亲们不脱贫,我吃不好睡不香”。五峰退休干部罗官章年已八旬,退休后坚持扶贫20年,故事感人至深,语言简单质朴,好一个“吃不好睡不香”,这是什么?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与担当!(本报昨日报道)

  1997年,罗官章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后,回到老家牛庄乡牛庄村。他“翻山越岭,四处走走看看,映入眼帘的,仍是漫山遍野的茅草房和贫瘠的大山……”我们能想象到,彼时老人心中的辛酸与凝重。穷得叮当响的面貌必须改变,乡亲们一天没过上好日子,心头就始终块垒难消,这就是罗官章“吃不好睡不香”的现实根源,也是他持续带领百姓找项目脱贫致富的动力。

  罗官章被深山中的贫穷落后所震撼,并主动把这种“贫穷的震撼”转化为坚持不懈的行动。公职虽已退休,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却永不退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永不退休。整整20年,这位老人带领并指导农户种烟叶、药材、蔬菜,帮助贫困山区居民累计增收超过5亿元,帮助1500多名群众脱贫致富,这种精神何其感人,这番成就何其伟大。

  脱贫攻坚这一役的成败,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关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是我党面对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被称为“最艰巨的任务”。不到6年时间,要实现7000多万人口脱贫,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000多万,每月减贫100万,这项任务能否如期完成,担子可谓有千钧重。谁来挑担子,如何挑担子,关键要看干部的担当。这种担当既来源于“脱贫攻坚作战图”的紧迫倒逼,更来源于每个人心底质朴情怀的激情驱动。

  看到大山深处“一年最多吃三顿肉”的极贫角落,看到石漠化地区“跑水、跑土、跑肥”的贫瘠土地,看到贫困家庭孩童脏乎乎的小脸、呆滞的神情,我们的党员干部,能事不关己、无动于衷吗?晚上能安心入睡吗?端起饭碗能安心吃饭吗?面对严峻现实,不仅要有所触动、“心头一颤”,更要奋然而起、主动担当。由此说来,“吃不好睡不香”的精神,与先贤“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与“被之僮僮,夙夜在公”的担当,是一脉相承,异曲同工。

  让这种“吃不好睡不香”的情怀与担当,始终激荡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心深处,指引着我们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以“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打赢这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