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法生态示范城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

27.09.2016  03:08
     

昨日,第三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法生态示范城国际旅游文化节,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蔡甸)开幕。本届论坛及文化节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主办,武汉市外办、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蔡甸区人民政府承办。

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是深入推进中法城市间交流合作、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的一大盛会,截至今年已连续举办三届。自2014年10月第一届论坛举办以来,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已成为湖北、武汉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对外交流的知名品牌,也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规划建设汇聚了宝贵经验和智慧。在第二届论坛开幕式上,6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签约,协议投资总额358亿元,工行湖北分行等6家金融企业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授信600亿元。

本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主题是“创新·科技·产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杠杆”。中法两国50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企业家代表参加。论坛设“创新与经济吸引力”“设计、建设和标准化”“运营及服务”“蔡甸国际知音文化高层论坛”等四大分论坛,代表和专家共同探索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为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绿色崛起贡献智慧和力量。

论坛期间还将举办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规划展示馆奠基仪式、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和什湖生态治理项目动工仪式,以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学院、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省级生态区授牌仪式。

第三届中法生态示范城国际旅游文化节同期举行。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蔡甸)是知音故里、旅游强区,生态旅游资源“知音十景”已成为湖北重要的文化旅游名片,伯牙子期传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昨晚,大型原创歌剧《高山流水》在武汉琴台大剧院上演。国际旅游文化节期间还将举办九真山武术会、养生美食节、九真桃源隐逸文化节、后官湖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房车露营节、马术节、嵩阳寺祈福法会等旅游体验活动。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出炉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位于武汉市西三环线以外、蔡甸城关之间,北抵汉江、南至马鞍山及后官湖生态绿楔,总面积约39平方公里。

生态城距武汉中心城区8公里,距机场28公里,紧邻汉水黄金水道,京港澳高速、沪蓉高速和318国道在此交汇。

生态城紧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常福工业园、黄金口工业园、凤凰山工业园等3个省级工业园,聚集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大型央企生产基地和区域总部在内的规模以上企业千余家,为生态城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依托。

 

规划起点世界级

 

2014年3月26日,在习近平主席和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共同见证下,中法两国政府在巴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意向书》,生态城正式落户蔡甸区后官湖区域。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规划编制组织,采用“生态城管委会+市国土规划局”指导、“中方专家团队+法方专家团队”技术支撑模式。法方在其国内招标确定了由城市规划、能源环境、交通市政、绿色建筑、生物多样性、经济发展等6个专题,阿海普公司、环境工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公司、群落生境生态咨询公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彩虹咨询公司、特瑞欧绿色建筑工程设计咨询公司等6个设计机构组成的专家团队;中方对应组成了由武汉市规划院、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市交通院、中信建筑院等6个科研院所组成的包含上述6个专题的专家团队,共同开展总体规划编制。

生态城规划采用国际视野、百年经典、非冲击建设、零污染排放、原生态风貌、后现代文明的理念和“全域规划、产城融合、城城对接、生态新城”的原则,注重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技术,突出低碳交通体系和绿色建筑应用,促进发展高技术研发创新。

生态城规划有四大方面定位:发展中国家应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我国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宜居新城典范;具有国际知名度和高吸引力,承载高附加值和知识经济的大武汉增长极;中法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平台。目标是打造为中法合作之城、低碳示范之城、产业创新之城、生态宜居之城。

 

空间格局山水造

 

按照2030年的发展目标,生态城测算了排涝安全保障、环境承载力分析、经济总量发展趋势,将总建设用地面积限定为1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0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85平方米以内。

生态城设计为开放式的生态空间格局。以琴川大道、汉蔡高速、知音湖大道以及四环线围合的什湖湿地核心保护区为生态核心区,结合生境的联系与渗透,构建生态核心区与马鞍山、后官湖、汉江等生态系统相连接的多条生态廊道,共同构成生态空间。

将什湖、小什湖、石洋湖、后官湖与汉江之间通过河道或沟渠进行连通,并与汉阳地区六湖连通对接。退塘还湖,扩大什湖水域面积至4.72平方公里,小什湖至0.22平方公里,其它湖泊港渠及鱼塘藕塘面积约2.44平方公里,规划范围总水域面积7.38平方公里。恢复以水生植被为主导的水生态系统结构,逐步调控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修复生境条件。

生态城规划空间结构为“一轴、一心、多廊、多组团”。

一轴:新天大道空间拓展轴。依托新天大道、轨道4号线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打造生态城东西向空间拓展主要轴线。

一心:什湖生物多样性核心。依托什湖及周边湿地,打造生态城生物多样性中心区。

多廊:多条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廊道。结合香河、高罗河等水系和城市主要道路,打造以南北向为主的多条生态廊道,确保什湖与后官湖、汉江、马鞍山等生态要素的连通,构建区域整体生态框架。

多组团:多个功能混合的产城融合组团。基于既有的生态框架,采取组团式发展模式,沿新天大道空间拓展轴布局六个产城融合的组团,组团内部以混合用地为主,强调功能的混合,减少内部的交通。

构建“新城中心—社区中心—小区中心—邻里中心”四个层级的城市中心体系。形成1个新城中心、9个社区中心、28个小区中心和若干邻里中心组成的城市中心体系,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服务。

 

产业规划服务型

 

生态城的产业定位为四大版块:国际低碳生态科技谷(中法生态科技谷);中法艺术文化创意交流及教育培训中心;中法健康产业与休闲、康乐、旅游产业集散基地;国家级生态都市农业创新发展示范中心及产业经济总部聚集中心。

产业类型主要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支柱、汽车整车制造与智能装备研发为基础、生态示范型产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包括商贸办公、文化设施、教育科研、娱乐康体、农林用地等。还有一些特色产业,包括什湖北部的香水生产基地和葡萄酒庄,以及马鞍山附近的创意产业、手工作坊。

生态城产业用地包括商贸办公、文化设施、教育科研、娱乐康体等,产业建筑总量596万平方米。

商贸办公用地分布在新天大道地铁站周边区域及生态城东北部,用地面积50公顷;文化设施用地分布在生态城西北部,用地面积39公顷;教育科研用地分布于生态城西北部、北部及雷诺整车场西边,用地面积91公顷;娱乐康体用地分布在生态城东南部,用地面积19公顷。

 

交通规划慢出行

 

生态城交通系统以绿色交通体系为基础、低碳出行方式为主导,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服务高效、出行距离合理、出行结构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

依托新汉阳站(武汉西站),以“一铁三轨四快”为构架,形成远程辐射全国,近程辐射天河机场、主城区及周边区域的快速、安全、高效的对外交通系统。

路网整体布局采取“小街区、密路网”模式。形成由汉蔡快速路、新天大道、龙阳湖南路西延线及三环线、快活岭路、四环线、知音湖大道组成的“三横四纵”骨架路网。路网平均密度10.76公里/平方公里。

以新汉阳站(武汉西站)为核心,构建快、干、支、微、辅五个层次公交体系,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快)、有轨电车(BRT)为骨干(干)、地面常规公交为基础(支)、社区巴士为补充(微)、水上公交为辅助(辅)”的多方式、高密度的公交线网。

形成舒适宜人休闲绿道网络,营造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环境。以轨道站点为核心,高密度、高标准的步行网络,实现“轨道+慢行”交通模式。所有城市道路预留自行车通行专用空间,提供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并结合轨道站点、有轨电车站点、组团中心布局主要的自行车停车场和租赁点。以什湖为中心,以生态廊道为轴线,形成区内环形+放射状绿道网络,并与市域汉江绿道、后官湖绿道相衔接,融入全市绿道网络中。

 

生态城启动海绵城市试点

 

生态城规划要求应用低冲击开发理念,采取入渗、调蓄、收集回用等雨洪利用手段,控制径流量和削减面源污染,充分考虑水资源利用及生态景观的需要,契合“绿色市政”要求。

生态城的全部行政范围均为海绵城市建设范围。海绵城市结构框架为“两核一带”:什湖湿地核心区+马鞍山森林核心区+低影响控制带。

总体建设目标为山青、水绿、景美、宜居。要求水生态——年径流控制率75-80%;水安全——内涝达到50年一遇;水环境——达到地表水Ⅲ-Ⅳ类水质要求;水资源——雨水资源利用率80%。

计划2020年前完成四大片20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近期海绵工程投资约60亿元。主要为:海绵水系示范片——什湖生态治理区(10.4平方公里);海绵公建示范片——高新技术研发区(0.5平方公里);海绵社区示范片——知音社区和马鞍山社区(5.3平方公里);海绵公园示范片——知音文化区(4.2平方公里)。主要技术措施为:“渗、滞、蓄、净、用、排”。

 

生态城启动什湖生态治理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什湖生态治理工程位于蔡甸主城区东南部,北抵汉江、南至汉蔡高速、西临京珠高速、东接三环线,规划面积7.1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63平方公里),定位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生物多样性中心。

什湖生态治理工程集生态涵养、湿地旅游、创意农业、科技示范、时尚运动五大功能于一体,具体要求包含生态修复、截污控污、水系连通、防洪排涝、旅游度假、农业示范、智慧水务、海绵城市建设等。

目前什湖污染较重,治理后该地区将成为生态之核——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创建海绵城市建设核心示范区;活力之心——构建大武汉最具魅力的四季休闲度假胜地,打造武汉西部智慧创意产业中心;乐居之城——形成中部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幸福之城,打造融合法国浪漫主义和中国知音文化内涵之城。

 

生态城地下综合管廊启动

 

生态城综合管廊成“王”字形布置,入廊管线包括给水、再生水、电力、信息、供热、垃圾电力管(预留)等6类管线,并随管廊设置有燃气管沟,管廊总长32.9公里,分为两期进行建设。

一期(2016-2018)主要沿琴川大道、新天北路、知音湖大道建设,形成两横一纵“干”字形布局,管廊总长20.3公里,总投资14.49亿元。

二期(2018-2020)新增新天南路主干管廊,最终形成三横一纵“王”字形布局,管廊总长达到32.9公里,总投资达23.07亿元。

管廊分三舱干廊、双舱干、支廊,三舱主要为管廊舱、中压电力/信息舱、高压电力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