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创新受制众多 江城数百项护士小发明“愁嫁”

08.09.2014  14:19

  张丽萍为一名病人绑上“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袋”。记者伍伟 摄

  提到护士,很多人认为她们只是打打针、发发药、护理病人,除了工作辛苦也看不出什么技术含量。鲜为人知的是,武汉活跃着一群“护士发明家”,她们将司空见惯的小创新变成“秘密武器”,减轻了无数患者的病痛,其中不少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目前,武汉各大医院护士的小发明有数百项之多。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近五年来全院护理团队有近200项护理创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而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仅最近两年,全院护士申请的国家专利也达27件。但遗憾的是,由于缺乏有效渠道和平台,这些专利大多数难以走出科室,难以转化成产品造福大众。

   小小收纳袋解放“木头人

  前天上午,记者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看到,正在做透析的患者脖子上系着个小收纳袋,有的患者手臂上绑着棉布包。和其他医院的透析患者身体僵硬得像木头人似的不同,这里的患者身体放松,有些甚至进入了梦乡。

  “这些叫‘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袋’,就是让透析患者放松的‘功臣’。“血液透析室的护士张丽萍是发明者。她告诉记者,由于血液透析导管插入患者颈内静脉后,会有一段导管尾端暴露在外面,且暴露部分比较重。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无菌纱布和胶带粘住导管尾端,固定在患者颈部。有的患者会对胶布过敏,有的患者会因较重的导管尾端部分引起皮肤疼痛,且一旦导管脱落会有大出血的风险。不仅怕感染,1000元一根的导管一掉就得重新换,所以患者在长达4个小时的透析治疗过程中,头要一动不动,人很难受。

  记者看到,其实这个固定袋构造很简单,就是在一个棉布做的小收纳袋上,缝上一根有魔术贴的弹力绷带。使用时,将导管的尾端部分放入收纳袋,拉紧绳子后,再将弹力绷带绕于患者颈部,粘牢魔术贴,固定好。这样,患者就不用担心转动头部时导管滑脱了。

  张丽萍花了三个月时间发明了这个“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袋”,她还发明了能解决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改善透析舒适度的“动静脉内瘘保暖固定板”。这两项发明都获得了国家专利。

  武大人民医院妇科一区护士长沈玫玉也是一个发明家。今年6月,她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医学领域护理耗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暨评选大赛,她发明的“一次性阴道灌洗装置”获得了二等奖。“护理产品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点点细节上的改变,或许就能让患者更加安全,满意度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沈玫玉告诉记者,这些灵机一动的“金点子”源于以患者为本的理念。

  不光在这两家医院,在同济、协和、省妇幼、省中医等各大医院护理岗位,都活跃着这样一群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