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发掘大批珍贵化石 湖北这里成为世界级研究点

07.05.2018  09:13

   原标题:中科院发掘大批珍贵化石松滋这里成为世界级研究点

  湖北日报讯(文/图记者张磊、通讯员周明强、肖永军)5月3日从松滋市获悉,该市龙王井古生物化石保护性发掘又有新发现。4月底召开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性发掘成果交流会透露,经过中科院专家20多天的努力发掘,龙王井村不仅出土一大批鱼类、鸟类、爬行类化石,而且同步开展的地质结构、古环境气候综合研究表明,松滋化石点是世界第二个非常重要的陆相PETM事件(大陆沉积、突然变暖)研究点。

  双鱼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报告了此次发掘成果,采集到的珍贵标本包括:30多块植物化石、10多块昆虫化石、114块完整鱼化石、2块松滋鸟头骨化石、2块金龙鱼头骨化石和1块蜥蜴肢骨化石。

  发掘现场

  在发掘的同时,中科院还开展了地质结构、古环境气候等方面综合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松滋化石点是继美国Bighorn后的第二个非常重要的陆相PETM事件研究点,对研究阿喀琉斯基猴出现及辐射演化的环境过程、评估全球变暖背景下生物的响应过程及机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非常完整的鱼化石

  “阿喀琉斯基猴”的发现者倪喜军教授建议,松滋作为世界上第一只猴出现的地方,应尽快建立原址保护馆,获得化石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效益。据悉,松滋将以此为契机,还原历史故事、挖掘松滋文化,将松滋打造成为古生物化石科研基地和科普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