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发言摘编

23.10.2015  12:14

   让文艺之美闪耀浙江大地

  浙江省委书记 夏宝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把文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文艺发展之路,让浙江改革发展更加富有文艺色彩和文化温度。

  一是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把推进浙江文艺繁荣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浙江历届省委十分珍惜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一以贯之、持续接力地抓好文艺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几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中央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以后,浙江省委迅速行动,召开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制定了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当代文学提升工程、美术书法精品工程等文艺繁荣发展“六大工程”。

  二是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大力推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浙江省委牢牢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文艺发展规律,引导文艺创作生产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弘扬主流价值的灵感,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真善美。紧紧围绕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重大现实题材和浙江本土题材,形成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浙江现象”。紧紧围绕浙江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讲述浙江故事,书写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紧紧围绕传承传统文化,出台《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

  三是以改革为突破口,让浙江文艺进一步激发动力、焕发活力。浙江省委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坚持“做强国有、扶优民营”,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壮大市场主体。目前,浙江省新闻出版业总体经济规模和整体发展水平都居全国前列。改革评价激励机制,大幅提高社会效益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目前,浙江省对省属国有文化集团绩效考核中社会效益比重占60%。

  四是打造享誉国内外的“文艺浙军”,为浙江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浙江省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打造“文艺浙军”的要求,推动文艺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争做引领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分层分类推进“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和文化名家造就计划,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团队建设。

   努力攀登首都文艺高峰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 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一年来,我们以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出更多体现中国精神、首都水准、北京特色的精品力作。

  第一,抓主题创作,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聚焦大时代,推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体现主流价值的优秀作品。北京市加强规划策划,配置优质资源,深入推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重点启动了“革命历史题材系列”“历史文化系列”“北京故事系列”主题创作规划,力争3—5年内陆续推出一批主旋律文艺作品的“高峰”之作。

  第二,抓统筹策划,提高文艺创作的组织化程度。总书记强调,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和扶持。这就要求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履行好指导、扶持、引导、团结的职责。我们汇聚各方力量,加强政策协同,形成市委统一领导,宣传部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组织实施的文艺工作新格局。精心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按照“推出一批、创作一批、规划一批”的思路,既抓眼前、又谋长远。

  第三,抓深入生活,引导文艺工作者在学习人民中讴歌人民。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在中宣部统一部署下,北京市广泛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上万名文艺工作者带着选题、满怀热情,积极投身火热的生活实践,推出了一批有情怀、接地气、暖人心的好作品。

  第四,抓文艺生态,营造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环境。总书记指出,文艺批评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把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作为重要职责,以优秀评论引领创作。我们强化文艺评论的褒贬甄别功能,推动形成党报党刊、都市报和新媒体高效互动的文艺评论矩阵。我们始终严把导向关、内容关,建立起从立项审批到宣传播出全过程的红、灰、黑名单档案,坚决遏制不良文艺作品在网上网下传播扩散,不断净化文艺空间。我们把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服务好老艺术家、文艺领军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支持中青年人才担重任、挑大梁,发挥创作主角作用。

   用创作践行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中国音协名誉主席 赵季平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已经一周年了。作为音乐工作者从音乐创作的角度领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感到温暖和鼓舞。总书记站在以人民为中心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用国际化的视野阐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为音乐创作者开辟了新的领域和更广泛的创作空间。

  去年,总书记讲话结束后,我便奔赴广东潮汕地区为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海上丝路”的创作做周密的案头工作。为了使这个作品更生活,更生动,更接地气,我们主创人员深入到汕头的偏远小渔村听和海浪相融的岭南音乐,听伴着渔船出海马达轰鸣的潮州音乐,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锣鼓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史。习总书记讲话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了六个字对深入生活作了精辟生动的阐述“身入、心入、情入”,朴实无华、去伪存真的艺术价值观,是我们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平、贴近人民心声的好作品的坐标。从今年9月8日起,“海上丝路”在全国八个城市巡演,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交响音画《秦岭》的音乐创作于2015年4月全面展开。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唱响爱国主义旋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我们的创作团队由40后、50后、70后和80后5位老中青作曲家组成,目的是以传帮带的方式激励年轻的音乐工作者深入到民族民间的土壤中,在传承的旅途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被人民认可的好作品。

  怀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顶礼膜拜,我们老中青三代音乐工作者来到秦岭山脚下的南集贤东村,西村鼓乐社,请长安鼓乐传承人顾景昭、田中禾两位老人为我们演奏了长安鼓乐的传统乐段,为我们讲授长安鼓乐的历史,讲授鼓乐的记谱方式和原理,年轻的音乐工作者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政歌舞团青年作曲家赵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音乐财富太多太多,只有把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精髓灌注在我们的血脉中,我们才能自信地走上世界舞台展示中华精神”。

  我们4次深入到秦岭,一次次走进,一次次洗礼,创作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反复论证,决定以交响音画的音乐形式,用9个乐章讲述秦岭的故事,在创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习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争取在今年年底交出符合人民要求的合格的音乐答卷。

   做“精神家园”的守护者

  河南省作协主席 李佩甫

  作家是离不开时代生活的。多年来,我一直在豫中平原上行走。下过乡,当过知青、生产队长,也在县里挂过职。特别是搞专业创作之后,我每年都会下去走走、看看。不是为了寻找素材,而是补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觉。平原是我的家乡,我一直是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当作我的写作方向。

  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高速旋转式的变化常常让人目不暇接。有的时候,我在思考大变革甚至大迁徙中的中原人的生存状态时,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比如,中国取消农业税后,土地的承包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于农民一批批地流入城市,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乡村已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乡村”了。在平原,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逐渐演变为流动着的一个个“背着土地行走的人”。他们或个体,或家族,或群体,在大变革的潮流中朝东、西、南、北四处迁徙,改变了旧有的生存状态。

  当然,对中国乡村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既有疼痛,也有憧憬,蕴含着未来和希望。前不久我去信阳看了一个名叫郝堂的村子,这里的本来样子没有被破坏,山村、瓦舍、荷塘、稻田……现在已成了全省有名的旅游景点。当地乡长讲了一个很好的观点,那就是郝堂的发展要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的原始肌理,尊重群众意愿。郝堂村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中国乡村重新认识的新的视角,也是一个真正关注民生民意的视角。

  中国在变化中,中国的农民在变化中,中国的乡村在变化中。在城市化进程中,一部分农民虽然进了城,但仍然是精神上的流浪者、漂泊者,一部分留守者也已丧失了再造精神家园的可能。看见了高山,可我们丢失了“金色的麦田”,我们自己的麦田。这一切正是我们要重新思考的。

  在这样一个时期,文学是时代的声音,也是人类生活的先导,是民族灵魂的灯。时代在呼唤文学的洪钟大吕,作家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创作更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几天前,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非常重要、及时、温暖。特别是“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等谆谆告诫,对每一个文学艺术工作者都显得语重心长、发人深省。我更愿意踏踏实实做一个坚守文学品格和创新精神的探索者,做一个为人民写作的“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人民是母亲,生活是源泉

  四川电视台导演 毛卫宁

  “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先生当年在领取茅盾文学奖时所谈到的。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前几天,讲话全文公开发表了。作为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的电视工作者,我们备感振奋,深以为荣。

  《讲话》发表一年来,在上海、北京和陕西等地宣传文化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完成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最后创作和播出。作为一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鼓舞人民砥砺前行的正能量作品,《平凡的世界》播出后深深影响了今天的年轻人。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真诚,以及经由苦难体验熔炼出来的充沛情感和崇高理想,深深地触碰到观众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触发了强烈的价值和情感共鸣。观众认为这部充满泥土味、真实感人的电视剧彰显了温暖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证明了《讲话》中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正确性,证实了“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这部电视剧在80后和90后的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小说在电视剧播出后再度热卖乃至脱销,还被部分高校列为大学新生的入学礼物,有许多年轻学子给我来信交流,这一切都让我和创作团队感受到了为人民创作的幸福感。当然这一切都首先来源于生活,正如路遥先生当年所谈到的“作家必须要体验生活,而这种体验要引起自己心弦的震动,而不是站在一旁观察、了解、采访、记故事,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必然是干瘪的。所谓写最熟悉的生活、最熟悉的人物,也就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体验。”我们在拍摄这部作品时,用了长达数月时间在陕北体验生活,不仅是对生活外在形式的体验,更是情绪、情感的体验,而情绪和情感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感人的内容。

  当年,路遥先生的小说前两部在电台播出的同时,他还带病闷在暗无日光的斗室中日夜兼程赶写第三部。每当他稍有委顿,或者无法忍受体力和精神折磨时,那台破收音机便严厉地提醒和警告他:千百万听众正在等待着你如何作下面的文章呢!他说,“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对那台收音机庄严地唤起自己的责任感,继续往前往下走。”由此可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这正如总书记《讲话》中所谈到的,“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让主旋律创作好看起来

  中国剧协副主席 孟 冰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又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这是又一场“及时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广大文艺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这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文艺界褪去奢华浮躁、回归艺术本体,呈现出风清气正、向上向好的新气象。比如我们戏剧界,低俗的作品明显减少,重复性的评奖演出得到有效控制,国家和地方各级院团都重视原创剧目创作,特别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主旋律创作精品力作还不够多,影响还不够大,这与全国上下同心共筑中国梦如火如荼的伟大实践还不相适应,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我们有的主旋律创作只强调政治要求、宣传导向,忽略艺术创造,描写英模人物就事论事、简单叙述,一台戏犹如一篇新闻报道的翻版,缺乏艺术魅力,不能打动人心,让主旋律作品一直蒙受着“不好看”的冤屈,也让广大观众“敬而远之”。

  实现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和高昂旋律,需要具有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英雄之美的主旋律作品,激励人民群众去追求梦想、拼搏奋斗。结合个人创作经历,就如何搞好主旋律创作,我有两点体会与大家分享探讨。

  一个是,弘扬主旋律必须真诚,它一定来源于作者对理想和信仰最执着的坚守。假如编剧自己对理想和信仰有所动摇与疑惑,我们笔下的人物就不可能真正坚守住理想和信仰;假如我们自己缺乏真诚的热爱,我们笔下的人物就难以呈现出思想的光辉和情感的力量。弘扬主旋律、歌颂英模人物时,非常需要我们与剧中人物进行心灵沟通,这种沟通不能总是坐在他们的对面,应当想办法让自己化成“隐身人”附着在他们身上,真正听到他们血脉奔流的声音。

  另一个是,弘扬主旋律必须艺术化,主题思想要通过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来反映。生动形象、活灵活现是文艺的基本特征。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和同事合作写过一部话剧《来自滹沱河的报告》。欧阳山尊先生看后建议:“多一点莎士比亚,少一点席勒。”什么意思呢?只有把深刻的思想赋予艺术的旋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好故事,主旋律创作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才能真正成为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的时代经典。

   用光影抒写强国强军梦

  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 宁海强

  当前中国电影市场非常繁荣,2014年总票房达到296亿元,今年前8个月总票房达到300亿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在世界电影历史上从未有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汹涌而至的市场大潮下,是跟着市场跑,还是坚持创作的高品位,我和许多人一样都曾有过迷茫。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我理清了头绪,找到了方向,在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上更加坚定,在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上更加自觉,在打造精品力作上更加用心。

  电影是非常市场化的文化产品,这就意味着电影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极易迷失创作的方向,不由自主地跟随市场起舞。我们的影视作品也曾有过单纯追求市场价值,一味模仿外国大片的商业化元素,偏离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视点,把影视作品当作单纯的商品卖向市场。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一提到主流电影,很多人就会敬而远之。可事实上,我们放眼世界就会发现,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的电影都在宣扬他们国家的主流价值观。那些票房火爆的美国大片包括好莱坞的招牌类型电影科幻片,从里到外都渗透着美式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将他们内在的价值观念融入外在的惊险刺激的故事外壳之中,获得了全球范围的成功。如何才能将我们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融入商业电影摄制中,我们要向好莱坞学习借鉴。

  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和军委决定创拍电影《百团大战》,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在接到《百团大战》的执导任务后,我深感身上肩负的使命,同时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在摄制过程中,我一再坚持:历史绝不容娱乐化和低俗化,一定要拍出大历史大时代的磅礴气势,拍出八路军将士的慷慨悲壮与一身正气,让我们自己民族血液中的铁血豪情传承下去。

  《百团大战》的成功,有力证明了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电影是完全可以有市场的。

  影视剧作为强势的大众传媒,一方面事关国家的文化安全,另一方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承载着国家的意志、民族的灵魂、社会的精神、人民的信仰。军事影视在这方面的使命和担当是有历史传统的,对官兵铁血精神、战斗意志的塑造是有现实意义的,在当下的文化生态中,其地位作用更加凸显。我们这一代八一电影人,有责任接好历史的接力棒,用光影抒写强国强军梦,为奋进着的亿万军民提供精神动力。

   坚守国家责任 创作时代精品

  中央电视台导演 闫 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我觉得,习总书记的这番话对当下的电视创作来说,意义重大而深远。近年来,受大量海外引进节目的影响,电视创作领域日趋浮躁,存在着急功近利、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

  我进中央电视台工作快30年了,一直从事纪录片的创作,可以说是电视创作领域的“冷板凳”,一部纪录片的摄制,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必须静下心、沉下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理想。作为国家媒体的纪录片工作者,我们必须勇于担当为国家和历史留下影像志的使命和责任。下面,我谈三点体会:

  一是追求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我理解,有筋骨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有道德就是要始终追求真善美,有温度就是要深入群众接地气。

  我们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边远地区、深山老林采访拍摄,虽然我们没有明星那么多粉丝的追捧、没有耀眼的星光,但我们以遵循历史脉络、浓缩时代精神为己任,通过典型生动的事例、翔实丰富的史料、精练厚重的表达、时尚新颖的视觉,完成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融汇,使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和谐统一。

  二是突出精品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品之所以“”,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

  多年来,我和我的团队一直有这样一个共识:每接到一个题材,就一定要在同类题材中做到最好,做成精品,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为此,每部纪录片的创作,我们都会邀请专家讲解历史、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与相关人员反复探讨,充分挖掘团队的创作潜力,倾情参与创作,形成了难得的创作氛围。

  三是勇攀创作高峰。一年来,我们按照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要求,静下心来,努力创作,勇攀高峰,同时完成了三部纪录片的创作——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和纪录片《孔子》国际版,创下了我职业生涯中最忙碌一年的纪录。我们要努力实践习总书记的讲话要求,以当代的眼光表达事实,探寻国家社会发展中最有价值和光芒的地方,用电视作品传递国家声音。

   展现伟大时代的瑰丽想象

  山西省阳泉市作协副主席 刘慈欣

  我是一名科幻作者,从事科幻小说创作已有10多年,我想通过自己的一些作品谈谈对文学创作的体会和认识。

  科幻是一种充满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科幻文学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文学。例如我创作的《三体》系列,由三部长篇科幻小说组成,长约90万字,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内容,涉及最前沿的物理学、天文学、宇宙学、航天探索等。我试图把这些知识融汇于一个宏大的故事中,努力用文学来表现科技之美和宇宙的神奇,激发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进而充满探索的激情。

  我们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想象力。在蒙昧时代,尽管对宇宙、存在、生命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但是我们的先人就把当时人类的智慧发挥到极致。在中国浩繁的远古神话及历代典籍中,都展示了祖先心怀天下的胸襟、神游八极的气度以及过人的智慧,并且预示了我们这个具有瑰丽想象力的民族是多么富有创造力、生命力以及美好的未来。

  事实上,伟大想象从来都立足于现实,伟大智慧从来都来自于生活。科幻文学也一样。多年的科幻文学创作使我深深感到,科幻文学与现实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非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天马行空远离现实的。科幻小说中常见的题材,如技术进步中社会的变迁、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等,都有现实生活作为基础。

  今天,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积极的、飞速的发展变化。经过60余年的建设、改革,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空前提升,正在对人类文明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中国的未来从未像现在这样让人向往,这给科幻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各种文学体裁中,科幻文学是与中国梦密切相关的文学体裁之一,展现中国人对未来的展望和对宇宙的向往,展现现代中国社会日益开阔的眼界和思想。

  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科幻作家的心灵应当感受时代的脉搏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敏锐地感知我们日新月异的生活,了解掌握现实生活中能够启发我们思想、激发我们灵感的东西。而且,科幻作家的眼睛应该看得比时代更远、比现实更辽阔。我希望,自己安安静静地写作,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出基于现实的对中国未来的展望,更具魅力地表现中国人的形象与中国的精神、中国人的价值观。我也希望,中国科幻文学的最好时代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到来。这也预示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将历史般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