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发展引领绿色繁荣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观察﹙上﹚

07.04.2015  11:45

  去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6365.49亿元,增长10.3%,高出全省增速0.6个百分点。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基石,更是转型升级的支撑。

  做活绿文章,壮大特色产业

  绿色就是财富。做活“绿文章”,壮大特色产业,一批县市趟出了“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建始县花坪镇大洪寨村,硒矿丰富,山泉资源独特。当地发展三文鱼、中华鲟等珍贵鱼类养殖,去年农民人均增收近2000元。

  鄂州市梁子湖区,举办捕鱼节、红枫节、蓝莓节等快乐乡村游活动,去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和25%。

  神农架,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科考科研等特色凸显,旅游业正由休闲观光向体验养生转型。

  作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撑,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去年首破万亿元,达11901.6亿元,增长22.5%。农产品加工业过百亿元的县市,发展到41个,比上年增加5个。

  破除旧模式,粗放转向集聚

  破除“高耗能、低效益”模式,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

  3月23日,麻城市小河头工业园,华一车业公司车间里,工人们忙着组装电动三轮篷车。目前,园林用车多为汽油车,该公司的专用车纯电动,使用成本只有汽油车的10%。

  县域经济不是县级经济。县域开发区、工业园区提档升级,产业承载能力提升,产业集群实力增强。去年,年销售过百亿元的重点产业集群达39个,增加9个;过50亿元的71个,增加19个。

  转型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指挥棒”。去年出台的县域经济考核办法,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指标……绿色发展指标,个个都是硬杠杠。

  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去年我省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95.45亿元,占全省比重44.8%,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

  打好生态牌,守住绿水青山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大冶金山店镇车桥500亩苗圃基地,一株株桂花整齐排列。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深达50米的工矿废弃地。

  在黄石市,工矿废弃地共有2075块。该市正在进行工矿废弃地复垦,重塑自然生态,拓展建设用地,建设生态新城。

  守护绿水青山,才能和谐发展。近日,我省保康、秭归、京山、嘉鱼、竹山、兴山、红安7个县城蝉联“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称号,恩施、宜都、仙桃、当阳、房县、嘉鱼等县市和神农架林区,也跻身“国家园林城市(县城)”。

  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机制,努力建设美丽县域。(甘勇 林建伟 刘卫军)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