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虚假繁荣的警示

24.12.2014  12:39

  近日,一篇“双十一后悲剧”的文章引发了关注。该文章列出了10家电商“双十一”期间的退货率,最高者达69.83%。(12月23日《广州日报》)

  高达近七成的退货率着实让人吃惊了一把。这场惊艳世界的电商狂欢,最终却化作了烂尾收场,未笑到最后,确实也美不起来。

  其实早在“双十一”到来之前,国家工商总局早已约见10家电商,要求全面梳理网络商铺价格,谨防电商虚构优惠促销等。预防针是打了,但“打折”欢畅,“一秒没货”,还推出“预付订金提前购”,甚至索性私吞订金拒绝退还……

  其实,早在2013年“双十一”狂购节后出现退货率高的问题,部分商家甚至高达40%,只不过今年更严重,高达近七成。而在这一天中搞促销的房地产、互联网理财、基金等越来越多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更不是一个“退货”就能解决问题的。

  这个被消费狂欢制造出的“光棍节”、“剁手节”,原本该扮演着拉动内需消费的功效,但没想到除了造成快递爆仓之外,虚假打折等系列问题带来的退货狂潮,同样值得反思,电商盛宴背后隐藏着虚假的繁荣。

  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李克强总理还特别强调了要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消费热点的问题。但是,消费环境之不堪,终究暴露了出来。打折促销,“消费黄金日”,固然是热闹,但有多大的热闹,就暴露多大的问题。消费基础秩序的问题,真正借着“双十一”而显露并且放大。看来,这不仅是狂欢日,也真成了反思日了。(张东阳)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