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人大常委会助推茶叶产业发展

27.08.2014  18:24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开明带领由农工委、县农业局、茶叶办、县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组成的调查组,于6月中旬深入到五山、紫金、薤山三个重点产茶镇(场)及县直有关单位,听取茶叶发展情况汇报,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实地查看了汉家刘氏茶业公司投资5000万建成的茶叶加工科技园黑茶生产线、紫金镇铜锣观茶场机械采茶及茶园管理现场、孙家沟金观音新茶苗生长情况、薤山林场场部茶园、五山镇玉皇剑集团投资1.2亿元兴建的茶叶科技园和红茶生产车间、田河千亩鄂茶1号茶园管理现场,召开了5场有茶叶企业、茶场、茶农、制茶专家、镇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茶叶主管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了赵湾乡、南河镇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查。

调查组对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近年来,县政府始终把茶叶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绿色生态谷城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稳面积、调结构、强支撑、创机制、提质量、扶龙头、创品牌”,推进全县茶叶产业迈上新台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3.9万亩,茶叶总产量达7082吨,实现农业产值4.25亿元,综合产值近20亿元,茶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谷城县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特色产茶县”称号,连续五年蝉联全国重点产茶县桂冠,2013年“汉家刘氏”茶叶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玉皇剑茶系列”被指定为“灵秀湖北特色旅游名特产品”。“薤山叠翠”是全县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受到保护。

调查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茶园基础薄弱,管理投入滞后,质量安全不稳,品牌创建不多,支持服务不够。调查组建议:

1、制定政策,加大茶叶产业扶持力度。谷城县作为全省产茶大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很有必要出台地方政策,支持扶持茶叶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设立茶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品牌宣传、茶园改造、龙头培育、表彰奖励等,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实行茶叶种植(管理)补贴,对原纳入计税面积的耕地调整成茶园的,按面积比照种粮补贴给予种茶(管理)补贴,以此稳定面积,提高茶农种植管理积极性;三是出台政策,进一步明确茶叶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措施和组织领导,理清部门职责,对茶叶发展用地、税收、融资、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提供政策资金支持,促进全县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稳定面积,加快茶园标准化建设。根据我县资源条件和市场容量,将全县茶叶面积稳定在15万亩为宜。鼓励支持茶园向种茶、制茶能手流转、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改造老茶园作为今后茶叶生产的重点,加快品种改良,支持繁育本地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和品质。围绕茶叶标准创建,集成推广关键技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加快机械采摘步伐,解决采茶劳力短缺问题,提高茶园效益。

3、科技创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茶业加工业,在茶叶集中优势产区新建一批高标准加工厂,改造提升一批初精制加工茶厂,坚决取缔一批加工条件差、管理粗放、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小厂;稳定提升绿茶、适度发展乌龙茶、重点开发黑茶和红茶,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品等终端产品的加工研发,加粗延长茶叶产业链,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集群。努力构建绿色防控体系,大力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生态栽培技术,降低种植环节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支持龙头企业加快产品的“绿色”、“有机”及QS质量安全认证。

4、壮大龙头,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支持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在优势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茶叶龙头企业;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在集中产区和销区建设规模大、辐射广的批发交易市场;创响公共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5、加强宣传,扩大谷城茶叶知名度。茶旅结合,旅茶互促,积极挖掘、整理、传播本地茶文化,继续举办鄂西北茶王大赛、茶摄影、茶艺表演等茶文化活动,引导、支持茶叶企业建设茶叶庄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国内外茶产品博览、展销活动,积极宣传推介茶叶品牌;将谷城茶叶打捆、包装,统一对外宣传,既减轻企业压力,也扩大谷城茶叶的整体影响力。(谷城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卢光敏 邓启友)

责任编辑:张晋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