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静修持,去也不浸尘 “三县和尚官”传昌长老二三事

29.05.2014  02:03

      七峰禅林,位于阳新县七峰山北麓,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唐德宗元年(公元780年),从青海云游到阳新的百衲祖师看到七峰奇秀,气势雄伟,叹为观止,于是向七峰山山主欧阳受益化缘,得到一袈裟之地结庐而居,从而始奠七峰禅林之基。自唐经五代,历宋、元、明、清至民国,传25世,传昌长老便为第25世住持。

      如今的七峰禅林内,一片空寂。现任住持已经年迈,无力操持法务,昔日的方丈室成为一间废弃的荒屋,东倒西歪、蛛网遍结,墙根下长满了深绿色的青苔。透过精致的雕花门窗,和客堂外悬挂的钟板,人们才能想像出寺院当年兴盛的景象。在角落里,阳新县佛教协会会长证道法师找到一个破旧的木鱼,它曾经伴随了他的整个青少年时期。还有这里的每块碑文、每首醒世诗,他都再熟悉不过。目睹眼前凋敝的景象,他走出山门长久地沉默着。
  
 忙碌而快乐的丛林生活


   如今已是阳新县佛教协会会长的证道法师,回忆起当年在七峰禅林的生活,还是十分愉悦的。证道法师的母亲一生信佛,耳熏目染当中,他也不知不觉受到影响。12岁时,由于父亲去世,家庭顿时失去支柱,加上家里小孩多,家境困难,不得已,母亲将他送到一间小庙出家。15岁时,他第一次来到七峰禅林。因为妈妈是老和尚的在家弟子,所以证道法师只能拜传昌老和尚为师公,不过他一直跟随老和尚学法,名字也是老和尚取的。
  上世纪80年代初,传昌老和尚应请再次回到七峰禅林驻锡,跟随他的只有两三个弟子。老和尚曾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文革”期间,寺院的殿堂、佛像全部损毁,被改作学校,他也被押回原籍。老和尚重新回到这里时,一片凋零,他就地取材,用学校废弃的乒乓球桌子拼起来供奉佛像,白手起家重建寺院,率众精进修行。“后来,寺院开设了僧伽培训班,阳新、大冶、鄂城、黄冈等地不少人慕名过来学法,陆续有二十多位常住,很热闹。寺后有一大片竹林,还有几亩田,种有菜蔬、稻谷,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 证道法师说,当时他虽然年龄还小,也要承担起出坡的任务,一般做完早课就要上山砍柴,下午还要干农活。老和尚预备好建殿的材料后,为了省钱,所有的人都要发心做小工,大雄宝殿铺的青瓦就是他们用麻绳一片片拉上去的。
  当时,寺院的僧众居士人人出工,连女众也不例外。据传昌老和尚的弟子、大冶市佛教协会会长法霞法师回忆,她去七峰禅林的时候,那里还是一个土坯房的四合院,被乡里开办的七峰中学所占用。一直到1980年寺院重新恢复时,两边的房子还是一间间教室的样子。她曾经在大寮烧火做饭、出坡挖地、下水田种稻子、割谷子。老和尚那时已经70岁了,身体非常健康,什么事情都亲自动手。她还记得,刚去的时候,他们什么农活都不会干,老和尚就手把手地教,哪只手在前,哪只手在后,耐心细致。“文革”中,老和尚被迫还俗当了小学老师,他和法霞法师家一直有往来。回忆那段往事时,法霞法师说:“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和尚去我家里,送给我一个笔记本。收到礼物,我很感激他,不过还是有点怕他,也许是敬而生畏的缘故吧!

 

  他是我们的人生导师
 

     传昌老和尚对弟子的教育很严格,也很有方法。证道法师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天性顽皮的小沙弥,老和尚就让他玩,也不过多约束。几个月之后,才开始教他念诵咒语。十小咒每段只有几十个字,比较容易入门。老和尚一天只要求他背熟一个,早上教不认识的字,晚上再检查。看到证道法师一天能背三个咒,老和尚很欣慰:“看你整天玩儿,你还挺聪明的。”接下来,再让他背《心经》、《大悲咒》等。俗话说“楞严楞严愣半年”,有两千多字的《楞严咒》让证道法师吃尽了苦头,见他很苦恼,老和尚开示说,《楞严咒》看似很拗口,其实背起来是押韵的。找到规律后,证道法师很快就背会了。这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让证道法师受益非浅,后来,他也这样教导自己的徒弟。
  “那时候,大家都非常精进,晚上功课做完了,有人还在大雄宝殿不停地拜佛。遇到有不听话犯错的人,老和尚会让他跪香,但只跪一炷香,老人很慈悲。”证道法师说。
  “我记得当时寺里有能真法师、印慈法师、证道法师、印杰法师、法国法师等僧众,老和尚请了苏逸夫老居士给我们讲佛学入门基础知识,他自己则主要讲因果,讲戒律。”法霞法师说,他们每天出完坡安排一个小时上课,还要做早晚功课,一天下来倒头就睡着了。如果没有特别大的事情,传昌老和尚都会和弟子们一起上早晚殿,上午做完事,就会在方丈室里看书、写字。有一次,老和尚教大家学焰口,将亲手抄写的《梁皇宝忏》送给了法霞法师。老和尚的字安静调柔,三十年来,法霞法师一直精心珍藏着这本墨宝。
  七峰禅林到镇上有七八里路,有一次,传昌老和尚给证道法师十块钱让他去买日用品。因为嘴馋,他毫不犹豫的用剩下的两块钱买了冰棒、橘子水,以及一盒摔炮。老和尚早就看穿了他的小把戏,只是故意没有点破。两天后,老和尚找证道法师谈话,问他买完东西后还剩多少钱。证道法师说还剩下两块钱,但已经花完了。老和尚语重心长地说:“以后无论你在哪个寺院常住,大德给你东西,如果没有表态,你是要归还的。两三块钱虽少,可是不该你拿的就是不能拿。如果是100块钱买了80块,那你不是要贪污20块?长大以后,如果你在社会上做会计、出纳,或是当了住持、方丈,你就会贪污几十万、几百万。两块钱看起来非常小的事,可是从小事可以看出大事。”证道法师说,他现在已经43岁了,依然对此记忆犹新。
  

     两个与红薯皮有关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中,传昌老和尚特别惜福,吃芋头、红薯的时候,老人是不剥皮的。他教育弟子们:用石臼把芋头外面的毛去掉,皮是要吃的,红薯皮更是要吃的。有的红薯烂掉了,把坏的削掉,被虫子咬了的,削掉,把红薯两头的梗去掉,看起来不脏,没有坏掉的皮是绝不丢掉的。证道法师回忆,有一次寺里维修房间,请了个木工叫徐世清,他早餐吃红薯的时候剥掉了薯皮。徐世清吃完走后,传昌老和尚一声不吭地把桌上的薯皮一把塞进口里吃了。后来徐世清知道了此事,感到非常羞愧。
  老和尚经常告诫大家:“一粒粮食多不容易啊,它要经过播种、插秧、施肥、培土、收割、淘洗、煮熟,再一碗碗地从锅里盛到桌子上。你们怎么舍得丢掉呢?要知道‘俗家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如若不了脱,披毛戴角还’啊!惜福才会更有福。每天过堂的时候,如有剩饭,大家就先吃一碗剩饭,再吃新鲜饭。我们昨天剩下的饭,如果今天不吃,明天后天就馊掉了,多浪费呀。
  法霞法师对红薯皮也深有体会。那时,法霞法师还没有正式出家,每年寒暑假,她会到寺里小住。“有一次,早上过堂有红薯,一大桌子人只有法加法师和我面前有一堆红薯皮,老和尚当时就责备法加法师:‘你一个出家人,怎么这么不爱惜粮食!’并当即就把红薯皮吃掉了。”此情此景让法霞法师大吃一惊,低头羞愧不已。从第二天起,她就养成吃红薯皮的习惯,一直到现在,她吃红薯都不剥皮,甚至觉得挺好吃的。
  老和尚的衣服破了就补,终年一身百衲衣。只有出去见客的时候,他才穿比较新的衣服。 1991年,老和尚带人去江西东林寺参学回来后,看到有没点完的蜡烛他就马上拍熄掉。他说:“在东林寺那么大的净宗祖庭里,果一老和尚都要把没有用完的蜡烛熄掉,何况我们这个小寺院呢,要细水长流惜福啊。
  
  最亲切的“三县和尚官
 

       解放前,七峰禅林已是一个大丛林的规模,香火鼎盛,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信众络绎不绝。
  传昌老和尚在鄂东南佛教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着重要作用,一度被鄂城、大冶、阳新百姓们誉为“三县和尚官”。1937年,湖北省佛教会阳新支会在阳新县城东岳庙成立,传昌老和尚任常务理事。1942年,传昌老和尚的师公、原七峰禅林住持宏智方丈年老退位。经宏智方丈提名和四众弟子推举,传昌老和尚荣膺七峰禅林方丈。1945年冬,传昌老和尚当选为阳新佛教会会长。1948年,他在七峰禅林举办了首次规模庞大的传戒大法会,为期38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同戒者有146人,僧俗三百余人。
  证道法师说,有一年,重修的佛像开光,寺里来了很多居士,老和尚不仅亲自下厨,还送上自己做的炒米。那时候,粮食很紧张,都是凭证凭票供应,老和尚平时省吃俭用,但只要有客人来,老和尚一定会让他们吃好,与众生结佛缘。在那些艰苦的日子,老和尚把宣化上人的“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写在殿堂的柱子上来警醒弟子,现在,这些字迹依然醒目。
  老和尚一直身体硬朗,不需要人照顾。有时,带着弟子们去山里小庙做佛事,他总是第一个爬上山顶。一天中午,老和尚突然得了脑溢血,当天晚上就圆寂了。他用这种离去的方式示现了生命的无常。证道法师说,因为天热必须马上下葬,好多外地的徒弟都没来得及赶回来吊唁。
  老和尚身无长物地走了,原来身边的弟子也一个个离开,证道法师却执意留了下来,因为,师公的塔还需要人来守。直至两年后,他才离开七峰禅林去九华山佛学院读书。
  回县城的路上,证道法师一直念叨着说,“我们七峰禅林啊,左青龙,右白虎,不到庙门看不到庙,真可谓是山清水秀,到处都是风景。现在,阳新、大冶有近50%的寺院住持是从七峰禅林走出去的弟子,真希望这些走出去的弟子来这里发发心,多少尽一份力量,发一份光热,以光复寺院昔日的辉煌,使之薪火不息,灯灯相传啊!

 


证道法师祭拜传昌老和尚塔


证道法师在方丈室外缅怀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