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推进 压实责任 推动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

28.03.2017  17:57

   

2月24日,全省粮食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确定了“推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省粮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题,鄂州市粮食局雷厉风行,迅速行动,高位推进,压实责任,推动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进。 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结束后,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缪元华同志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了会议精神,市委书记李兵、市长王立先后对粮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对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的监督考核,着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域、全员、全流程、全链条的行政首长责任制。市政府连续两年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粮食安全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对粮食工作在航空大都市建设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寄予厚望。3月24日,经报请市政府同意,首次召开有市、区、乡(镇)三级政府、各有关市直部门和重点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参加的全市粮食安全工作会议,是历届粮食会议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一次会议。会上,分管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三个区政府和六个有关市直部门一把手签订了2017年度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级各部门主要责任人和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粮食安全意识。会议对做好今年粮食安全工作形成两个方面的共识:一是从讲政治的高度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二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着力,积极破解粮食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构建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生产发展、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二、明确目标,压实责任。 一是明确粮食安全主攻方向。近年来,我市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收购、库存屡创新高,粮食数量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但粮食质量安全依然存在隐患,特别是种子质量、化肥滥用、农药残留、土壤污染等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脆弱,收储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不强,粮食加工企业规模依然偏小,这些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的粮食安全,都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摒弃过去那种只重生产、收储,只重数量安全的传统粮食安全观,确立从“大粮食”出发,谋划粮食安全完整生态链的“大粮食安全观”,紧抓提高供给质量这一主攻方向,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二是层层落实保障粮食安全的各项任务。今年省政府对我市的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目标任务的考核共七个方面62项内容,涉及国土、农委、水务、财政、环保、粮食等部门。根据省考核组反馈的意见,我市2016年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农委、水务、财政三个部门。针对这些问题,市粮食局充分发挥市粮安办的作用,主动争取最大支持,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提请市政府办牵头,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加强整改督办,定期通报整改进度。 三是健全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 由市政府与各区政府及有关市直部门签订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粮食安全工作纳入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对区政府及有关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和个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市粮安办对执行情况进行年度检查考核,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且成效突出的地方和职能部门给予表扬、奖励,对不履行职责,粮食安全工作存在重大失误的,报请市政府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坚定不移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在已划定的基本农田基础上,推进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实行更加严格的用途管制,保障基本农田面积不下降,耕地保有量不下降。二是千方百计提高种子供给质量。严把经营种子关、品种准入关、质量准入关,加快推进制种育种基地建设,开展重点品种联合攻关,着力提升品种创新能力。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套牌侵权、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确保种子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引导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公益性服务有效供给机制和实现形式,大力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创新购买服务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质价政策,保持粮价合理水平,发挥储备粮吞吐调节机制,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促进增产又增收。继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新增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鼓励农民种粮。五是全力做好粮食收储工作。建立市场化粮食收购新机制。紧紧围绕“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人买粮”抓重点破难点,协调“购销储运加”各环节有序运转,积极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抓好收购资金筹措,精准调度有效仓容,保障农民余粮售得出,坚决避免出现售粮难。强化为农服务措施。积极推进收购环节综合服务设施改造升级,在粮食检斤、化验、结算方面实现“一站式”服务,开辟农民卖粮绿色通道,组织农民有序送交粮食,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切实提高收购工作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工作协调机制和联合巡查督导制度,全面加强季节性收购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合力推进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六是推动粮食加工企业产能整合。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支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引导中小粮食加工企业进行产权和品牌整合,推动粮食加工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利用粮油精深加工贴息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集中支持优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新品研发、扩能改造,推动粮油产业进一步向化工、保健、生物等领域拓展,延伸加工链,消化粮食库存,提升粮油产品附加值。七是加快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主动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三江港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和内河水运低成本优势,积极申报省内重要粮食物流节点项目。按照“四散化”要求,充分利用“三横两纵”高速公路网、“六横四纵三联”普通公路网建设契机,推动粮食企业与公共交通设施、省内粮食物流节点与国家“北粮南运”等粮食物流大通道对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互通互联。加快推进国有中心骨干粮库和骨干收纳库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仓储配套设施,着力提高粮食收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继续完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功能升级,构建新型粮食产后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