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的卧具干净放心吗? 带您探访武汉客运段洗涤中心

08.09.2015  19:14
    这里,有45台超大型洗衣机,200余名工人两班倒,每天清洗的7万余件卧具可以铺满8个足球场;这里,负责清洗武汉客运段担当的所有普速列车上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卧具,以及所有动车上的头枕片;这里,就是武汉客运段洗涤中心。

    列车上的床单、被罩、枕套等卧具是否干净卫生,是不少旅客关注的问题。暑运期间,武汉客运段洗涤中心卧具洗涤量较平时增加了20%。

    厂房如同桑拿房 45度高温下持续工作6小时

      武汉客运段于去年新成立的洗涤中心位于武汉市青山区青王路旁,是一间上万平方米的大厂房。走进厂房,34台超大型洗衣机、11台烘干机和13台烫平机整齐排列,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厂房上空白雾升腾,100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进行着卧具分拣、洗涤、烘干、烫平、挑拣、打包等流水线工作。

    站在烘干机和烫平机旁边的工人肩膀上都搭条毛巾,不时用来擦汗,他们身旁个个机器都像小火炉,附近的温度常年在50摄氏度左右。

    “现在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新厂房投入前,我们老厂房内的温度超过50摄氏度,往往还没开始工作就已经成了‘湿人’,再加上烘干机冒出的热蒸气和散发的化学气味排不出去,简直让人窒息,现在好多了,新厂房的空间是以前的5倍,还安装了专门的通风系统,工作起来比以前舒服多了。”工作了15年的烫平工周师傅说,老厂房环境恶劣,空间低、湿度大,空气混浊,烫平工常年在近50度的高温条件下进行,易造成虚脱,身上穿的衣服几乎上机后就未干过,特别在暑期,工作服上浸出来的都是盐印。

    进入暑运后,随着临客和旅游列车的加开,日均待洗卧具量较平日增加了20%,为确保洗涤任务完成、质量达标,除了机器日夜不停运转外,200名员工一天未休两班倒。

    “工人正常是两班倒,第一班早上7点上班13点下班,第二班中午13点接班到19点下班,但是遇上春暑运高峰,或是特殊情况比如列车晚点,加班到深夜也是常有的。特别是接送工,列车几点到,就得几点去交接卧具,经常要在车间里通宵值班。”车间副主任石敏华说:“这个工作不能耽误,否则列车上乘客就没有干净的卧具了。”

    卧具必须一客一换 洗涤用水每天提前化验水质
 
    洗涤中心主任夏志林介绍说:“对于床单、被套、枕套这类贴身卧具,每趟列车出发前,配备的卧具数是卧铺铺位的‘两倍半’,即500个卧铺的列车,会搭配1250套清洁的卧具。除保证去行回行都进行一次更换外,就算旅客中途下车,有新的旅客使用腾出的原铺位时,也要及时更换,保证“一客一套”。

    送来的脏卧具在经过工人们分类、清点数目后,由上洗组用推车将脏品运至车间,装入一人多高的“巨无霸”滚筒洗衣机内。车间里清洗重量为“150公斤”的洗衣机共有34台,如果一天之内12小时连续运转,可以清洗103吨衣物。

    洗衣工将待洗卧具装入洗衣机后,又加入了一大桶洗衣粉及消毒用液体。“每次洗涤需要清洗一个小时,还会用大量的水多次漂洗。”夏志林介绍道,暑运期间,洗涤车间每天的用水量超过了500吨,相当于用5吨水洗1吨的衣物。同时,每天的洗涤用水都是要提前进行水质化验的,以保证清洁卫生。 

    如此清洁,为何还会有旅客反映,使用的卧具明显是上一名旅客用过的呢?夏志林说,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是乘务员过于繁忙所致,旅客可以向乘务员提出要求更换卧具,因为车上的清洁卧具绝对是充足的。根据洗涤量来算,目前每天为7万余件,足够武汉客运段担当的列车使用。

    百度高温烫熨    卧具报废率在1%左右

    卧具清洗好后,便进入了下一道工序。洗好的床单经过甩干,被运到蒸汽平烫机前。每台平烫机上,入口和出口两端,各分配有两名工人。入口处,工人将洗好的床单撑开,平放入机器;出口处,经过烘烫的床单平整地输出,再由工人叠放整齐。“机器里使用的是100℃的高温蒸汽,床单从里面过一道,不仅会被烘干,也会被烫平,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杀菌。”夏志林介绍道。

    每一条床单从平烫机出口输出时,工人们还会仔细观察一番。女工张师傅表示,这是在检查床单上有无残留的污染物,如果不够清洁会被拿去单独返洗。返洗过后仍不达标的,就直接报废了。此外,有破损的床单也会直接报废。夏志林说:“经统计,卧具的报废率在1%左右,‘洗不净’的原因主要是旅客的人为污染。比如,旅客乘坐列车时拿床单擦皮鞋,有色的果汁、泡面等被泼洒在床单上等。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随着铁路环境提升,乘客素质也明显提高,故意污损、破坏车上用品的行为几乎绝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大家在相互理解中提高素质,在提高素质的同时更能相互理解。”

    设备逐年更新    机洗烘干替代手洗晾晒

    56岁的生产班长胡久煌,清洗列车卧具已有35年,是目前洗涤中心资历最深的员工。

    1980年,当他进入这个行当时,这个机构还名叫“武铁综合服务队”,位于武昌莲溪寺,综合服务队成立于1979年,起初只为一两趟列车清洗卧具,洗涤工都是铁路职工的家属,靠的是“搓板+棒槌”的人工手洗,以及“太阳+风”的自然晾晒。特别是冬天冷水刺骨,洗涤工常年累月人工手洗,特别容易造成手指关节变形,导致类风湿等职业病。

    80年代末,400平方米的洗涤车间内,配备了两台半自动的大型洗衣机。“但没有甩干功能,洗好的卧具要拿到烤房去烘干。”胡久煌回忆,大冬天,先穿着一身橡胶防水服,将滴着水的床单被套从洗衣机里拎出,再一篮篮地提到烤房里去烘,手冻得发麻。“烤房室内温度达60℃,进去5分钟,从头到脚都要被汗湿透,夏天更难忍受。”

    1993年,武铁综合服务队改为武铁劳动服务公司,2003年底搬至关山的凌家山北路,车间面积扩大至2000平方米,洗衣机数量增至15台。“2009年时,设备老化的厉害,能正常运转的洗衣机只有5台,春运时我们只能24小时连轴转,那一年特别累。”

    胡久煌说,由于洗涤车间担当的列车卧具洗涤量不断增加,原来车间的洗涤能力和作业场所已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严重影响卧具洗涤质量。这些问题引起了路局领导高度关注,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洗涤场所重新选址,并更新了作业设备,新车间由2000平米扩展到上万平米。让他最难忘的是,2014年4月28日,武汉铁路局武汉客运段洗涤中心正式成立并投运那一天,新的厂房,层高11米,宽敞明亮又通风,34台洗衣机、13台高温平烫机、11台烘干机,自动化的操作让他的工作轻松了不少,工作效率越来越高,洗涤效果也越来越好。胡久煌骄傲地说,从业27年,他切实体会到了社会科技发展对一名普通洗衣工工作带来的影响。

    “卧具清洗工同样在体验着铁路出行方式的变化。”洗涤中心党总支书记向长江说,1979年,武汉地区的列车卧具清洗才开始时,武汉发往全国的只有京广线上的南北两对普速列车;上世纪90年代,武汉相继开行了往成都、上海等方向的普速列车,列车数量到达10多对;后来,武汉的普速列车开始爆发式增长,在2005年达到顶峰,每天都有32对列车发往全国各地。2009年,京广高铁开通,武汉开行首趟高铁动车,从那以后,动车越开越多,普速列车开始减少,卧具清洗工经手的床单被套越来越少,动车头枕片越来越多。“如今,每天清洗的7万件卧具中,有3.6万件都是动车头枕片。”
 
图1:工人将烫平的床单折叠整齐。


图2:工人将洗涤打包好的卧具运送至指定地点准备装车。


图3:工人将洗涤好的床单放进烘干烫平机内。


图4:洗涤车间一景。

 
图5:一名工人将卧具放入洗衣机。


图6:一名工人在按量调配洗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