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召开三期建设新馆展览专家论证会

19.04.2016  17:56

  为做好新馆建设陈列布展工作,切实提升展览水平,打造精品服务,4月14日,湖北省博物馆组织召开三期建设新馆展览专家论证会。

  会议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刘绪教授,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董琦,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中华世纪坛博物馆原副馆长冯光生,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者冯天瑜教授,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以及省市文博单位与研究机构的15位专家学者参加。省文物局副局长赵令珍出席,并代表省文物局对专家学者关心支持湖北省博物馆三期建设表示衷心感谢。

  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万全文主持会议。方勤馆长向与会专家介绍三期建设新馆的总体规划,包括建筑结构规划和拟定的《曾侯乙大展》、《中国传统乐器展》、《越王勾践剑特展》等8个展览陈列方案。会前,省博物馆将展陈方案文本送交专家审读并提出修改意见。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全面情况介绍,结合文本审读意见,踊跃发言。大家总体认为,展陈的规划设计思路清晰、脉络清楚,可较好地展示湖北省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全面呈现考古发掘成果,凸显湖北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同时,结合实践经验及学术前沿成果,专家们提出了诸多中肯建议和建设性意见:一是在主体工程建设阶段,馆方应当积极主动介入,从博物馆运营角度多方面提出施工合理化建议;二是准确博物馆定位,既要考虑区域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统一,又要展示湖北地域内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演变历程,更能令观众欣赏到特色的珍贵文物。因此,展示脉络应着力社会文明进程,叙述的重点落脚在人物及其社会生活层面;三是研究确定展览体系,要从整体架构考虑,注意内容权重分配,形成具有逻辑与空间关系的展览体系,要从诸多线索中选择一条主线进行展览框架构建,内容选择有重点、有取舍;四是立足学术研究做好考古成果展,要注重历史背景介绍,运用器物组合语言展示考古出土文物,运用研究成果呈现生动故事,传达其精神与文化;五是应适当增加艺术类展览比重,以及非遗民俗内容的展览;六是博物馆应当以人为本,加强观众研究和展示方式创新,让观众“看得懂”“记得住”“回味无穷”。此外,专家们还就文本体例、展览结构、叙述脉络、内容层次、展示线索、展品选择、文物组合等方面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方勤馆长表示,各位专家认真负责,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我们收获颇丰,深表感谢。省博物馆和方案编写主创人员将对专家的意见深入学习,充分消化吸收,认真修改展览方案,为下一阶段布展工作做好积极准备。

  省博物馆三期建设新馆展览自2015年即进入忙碌而有序的筹备阶段,继今年2月初的省内专家论证会后,再次召开全国范围内的专家论证会。馆主要领导和展览主创人员均参加,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得到更深层次的触动和启迪。湖北省博物馆将立足自身优势,吸取各界意见,努力建造有区域特色、研究水平和文化多元的博物馆,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