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环保局:实施生物治污工程 探索流域治理新途径

23.09.2016  11:10

南漳县环保局为了加大境内河流污染治理力度,促进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积极探索污染治理新途径。

一、深入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污染源。 县环保局组织水环境管理科、环境监察大队、监测站组成摸底调查专班,对蛮河流域污染源进行专项调查。蛮河是南漳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承担了容纳净化沿岸村庄生活污水、垃圾、工业企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功能。近年来,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蛮河流域的工业、镇村生活污染源进行治理,但由于污染源分散特别是乡村生活污水及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水难以收集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难以在短期内治理,导致蛮河出境断面水质枯水期出现总磷等因子超标现象。

二、积极寻求治污新技术,精心编制生物治污方案。 为了确保蛮河出境断面水质在枯水期能够稳定达到III类水体标准,县环保局按照县政府安排,积极寻找截污治污的有效方法,经多方联系,得知湖北大学有生物治污的工艺技术,即聘请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到南漳对蛮河水质进行现场调查取样分析,制定《生物滤箱除磷治污方案》。生物滤箱法,是以外置网箱为载体,将石灰石装填网箱中,按一定距离以品字形放置到河道中,利用磷不溶于水的特性,通过生物滤箱中的石灰石颗粒过滤、吸附磷分子,达到降低水体中总磷浓度的目的,同时,还设计在河道两岸栽植芦苇,利用芦苇发达根系,吸收转化水体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净化水质。

三、精心组织施工,治理效果初显。 今年来通过政府采方式,组织公司按《生物滤箱除磷治污方案》施工建设,在蛮河申家嘴、清凉河入蛮河交汇口,建成了生物滤箱150个,种植芦苇24000多株,形成了治污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生物治污工程。经半年来的现场运行,生物滤箱上已有大量的微生物附着生长,在粒状石灰石内部和表面形成生物膜,已逐步发挥生物代谢、生理过滤、生物膜的物理吸附作用,对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栽植的芦苇已发芽生长,生物治污效果将逐步释放。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