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3名南极科考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回到上海

14.04.2016  18:00

  昨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师柯灏、博士生李航返回学校。12日,他们与电子信息学院博士生刘杨随着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回到上海。

  作为第31次南极科考队员,李航、刘杨于2014年10月30日启程,并在南极中山站越冬,历时约为530天。

  李航参与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的相关科学研究,刘杨参与极光观测。恶劣的自然环境、变幻莫测的天气、高强度的体力消耗,使他们的科考任务充满不可预测的挑战。

  “在国内半个小时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南极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李航说,受环境影响,观测设备出问题频率较高。有一次,他花了一天时间,终于修好了不能正常工作的仪器,但整个人已经冻得快僵硬了。不过,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自己的独立动手和研究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科考之余,极光、冰原、星空等也给爱好摄影的他增添很多乐趣。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我国中山站在极光观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刘杨介绍,许多极光观测设备裸露在室外,每次检测或维修后回到中山站时,里面的衣服都是湿的,而外面的衣服已经结冰了。

  对参加第32次南极考察的柯灏来说,这已是他的第二次南极之旅。2012年,他参加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在长城站开展了2个多月的科考。此次的工作地点则是海拔更高、温度更低、氧气更稀薄的昆仑站,他在150多天里参与南极内陆考察,负责数据采集、导航与测绘等。

  据介绍,武大派出参加第32次南极考察的另一名博士生肖驰,将执行中山站越冬任务。(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吴江龙)

(责任编辑: 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