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1300万买来200件假古董 卖家:他运气不好

14.03.2016  22:24

  涉案物品已被法院用封条封存

  佛山南海的黄先生的两套房子里,装满了大大小小200多件据称从夏商周一直到清朝的各式“古董”,可是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据黄先生称,在一名姓潘的男子的介绍下,他以现金61.5万元以及赊账1300.5万元的方式,从南海紫金城古玩街的“聚宝堂”里买回来了这些物品,可经过鉴定这些“古董”竟是赝品。为此,他还被卖家告上法庭,要求支付赊下的货款,他则认为对方涉嫌欺诈,反诉要求对方返还61.5万元并全数退回这些“古董”。双方各执一词,案件也将于近日开庭审理。

  另据记者获悉,《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明天起施行,《办法》对古董买卖起到一个规范作用,今后类似的纠纷或能够有所减少。

   奇闻:1300万元天价欠款

  今年1月26日,佛山南海的李小姐收到了一张来自南海法院的传票。一名叫梁某容的女子将李小姐以及其丈夫黄先生、女儿告上法庭,要求他们支付1300.5万元货款以及同期利息29800多元。对方所持有的证据,是三份去年5月由黄先生所写下的欠条,金额分别为850.5万元、190万元以及260万元。李小姐觉得,这1300多万元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1300多万元欠款,又是从何而来呢?

   先后购14批“古董

  黄先生说,这是他从南海紫金城古玩街的一家名叫“聚宝堂”的古董店买下了200多件古董后所欠下的债务,聚宝堂的经营者正是原告梁某容。2014年11月25日,黄先生在聚宝堂买下了他的第一批古董,总价为61.5万元。当时他手头只有7万多元现金,为了凑齐这笔货款,他向父亲、弟弟、同事借了54万元。

  此后,他先后又在聚宝堂购买了13批古董,但这些古董并没有像之前那样付现金,梁某容都是让他先拿走货物。每次送货时,黄先生也仅仅签下一张送货的清单,记者从这些清单上看到,每张的金额少则20万元,多则100多万元,每张单都有黄先生的签名,个别单还写上“不退不换”的字样,同时每张单上均写着古董器物的名字,但是没有写下朝代。直到2015年5月,梁某容才让他将以往所欠下的货款以欠条的形式书面确认,并让他们签名并摁下指模确认。于是,便出现了这3张总共1300多万元的欠条。

  “我要是知道,我绝对不会让他买下这些东西。”李小姐表示,她得知老公买下了如此之多的“古董”后,马上找来佛山的专家鉴定,同时将部分古董送往云南做技术鉴定,确认了这些所谓的“古董”全是赝品。“所谓的犀牛角都是塑料做的,青铜器和瓷器都是现代工艺品。”李小姐说。

  记者来到了李小姐位于桂城的旧屋中,看到了黄先生所买的部分古玩,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不过由于是涉案物品,均已被法院用封条封存。

   神秘的“古董专家

  黄先生说,他从2013年才开始接触古玩,其实缺乏基本的文物鉴定知识。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名叫潘某的男子。”李小姐说,潘某是他哥哥几十年前的朋友。几年前,潘某来到她经营的轮胎店里喝茶,后来与帮忙送货的黄先生打起了交道。

  “我是2013年7月认识潘某的,一开始认识他就给我说古董可以如何赚钱。”黄先生说,潘某先是带他去其位于桂城的家中,欣赏了家中各式各样的古董。

  “潘某还给我出示了他的古董的成交单据,都是上百万的真品。”黄先生表示,此后,潘某开始建议他去附近的一些古玩店看看,积累一下经验,还特意提到了聚宝堂。每次在聚宝堂购买古玩,黄先生都会带上潘某,只有等潘某点头,他才会放心买下古董。

  黄先生说,潘某曾对他说,只要随便一件是真品,价值便可以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潘某可以与他一起去找北京的大型拍卖行将这些古董套现。

  “事到如今,我觉得一切都是个骗局。”黄先生认为,潘某其实与聚宝堂的梁某容以及其丈夫杨某早就认识,一切都是事先设好的“”。自己之所以一口气拿下了那么多古董,就是因为潘某一直在给他“洗脑”。

  据了解,李小姐目前已经向警方报了案。同时,李小姐还聘请律师提出了反诉,要求对方返还61.5万元,并退回全部的货物。案件将于近日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