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会重磅团队牛人牛项目:助武汉空气像荷兰一样洁净

24.06.2014  10:54

图为:叶武

历届华创会不乏优秀的研发团队。昨日,记者从本届华创会上再次发现一些重磅团队的身影,他们在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现代制造、IT光电等领域研发出的技术或产品,既有开创性,又有实用性,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20年友情引入空气污染综合治理系统

  助武汉的空气像阿市一样洁净

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陈玉森荷兰中国总商会副会长 叶武

家乡频遭雾霾袭扰,牵动着远在荷兰的叶武的心。

叶武,荷兰中国总商会副会长、旅荷湖北同乡会会长,老家湖北武穴,他每年都会回一趟国,“这几年回国,蓝天白云几乎看不到了”。尤其是去年9月份,他回老家又遇严重雾霾。

就在这次回国后,叶武找到相识了20年的好友陈玉森。陈是荷兰国家应用科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曾带领团队研发出“空气污染综合治理系统”,该技术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成功应用多年。“我们为什么不把你这项成熟技术用到国内治霾上呢?”两人一拍即合。

今年2月,这项技术被挂到“华创会”网站上。从5月底起,湖北省科协与叶武等人频繁联系20余次,最终敲定,在本次华创会上,两人会亮相今天举行的“大气污染与防治论坛”,并与武汉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现场签约。

项目介绍:陈玉森介绍,该技术是利用移动监测车和固定监测点形成监测网络,如现在的阿姆斯特丹每个街道上都布置了监测点。通过实测数据,建立精细的空气质量模型,依此分析出各种污染源的“贡献率”,制定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并对效果评估和改进。 (记者解鸿震)

图为:张电波

 iDriveTM UV毫米波人工智能动力系统传来最前沿的声音

  让国产车拥有进口车的防撞能力

  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原研发员张电波

“这是第二次来参加华创会,上次是空手来看热闹。”曾在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担任研发员的张电波,这次带着国际最前沿的车联网技术寻觅知音。

2012年,张电波开始研发智能防撞系统。在实验室,装上该系统的车辆运行中,如前方有车辆,雷达能立刻检测到,车内屏幕显示告警,随即汽车的CPU做出判决,让汽车减速、变道或刹车以避免碰撞。“安装智能防撞系统的车辆比未安装的可降低碰撞事故24%以上”。

张电波说,目前宝马和奔驰的高端车系都可以选装带有告警和判决功能的安全系统,而大部分国内车企目前还没有应用。“目前国内有企业研发使用激光技术的车联网传感装置,不过在大雾、大雨等极端天气不能使用,汽车感知周围环境会有盲点”,而他所研发的iDriveTM UV毫米波人工智能动力系统,使用雷达融合传感使车辆能适应环境。

目前,张电波与吉利等车企开始洽谈介入汽车前装市场。他看中了车都武汉,希望与更多车企合作,“让国产车都能装上进口车的安全系统”。

项目介绍:张电波介绍,iDriveTM UV毫米波人工智能动力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对雷达电波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并发出相应的报警、减速、制动控制指令,系统能快速反应,及时报警直至紧急刹车。 (记者余鲁西)

图为:陈义红

首次发布超快短波长激光器

  大容量智能手机加工不再难

  新特光电集团董事长 陈义红

第一次来汉参加华创会,还是2003年,如今,陈义红成为来往新加坡和武汉的“空中飞人”,不仅参加了此后历届华创会,还扎根武汉创业,“更多的精力放在武汉”。

毕业于华工(现华中科技大学)的陈义红说:“我心中仍有一个故乡情结。”

1994年,陈义红远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留在当地从事激光器研制,创办新加坡新特光电集团,并任董事长,手握多项全固化固体激光器核心技术。因为华创会,2006年他选择来光谷再次创业,创办了武汉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和销售激光产业链上游的激光器和核心激光配件。“最初在武汉参加华创会时,光谷还没有几家激光企业。”陈义红表示,因为看中光谷创业环境好,他选择扎根这里做激光产业。8年时间,公司从零起步发展到目前激光销售额突破亿元,本月,他创办的3.7万平方米的新特光电工业园在光谷开园。

这次华创会,陈义红将首次发布企业自主研发的超快短波长激光器,“这款新型激光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项目介绍:陈义红介绍,超快短波长激光器在激光微加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智能手机容量越来越大,传统较长波长的激光无法进行微加工,超快脉冲激光可以更加精细地进行激光打孔。(记者余鲁西)

图为:王书崎

大赛演示艾滋/乙肝/丙肝三联核酸即时诊断芯片

半小时完成艾滋快查 成本只要60元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 王书崎

昨日,首届“华创杯”创业大赛上,选手王书崎以其即时诊断艾滋、乙肝、丙肝三种传染病的芯片项目,力压其他九强,以93分夺得桂冠。

王书崎有着“学霸”的辉煌学历:出身协和医科大,剑桥医学博士,哈佛及麻省理工博士后,今年初开始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任副研究员。本次比赛,他的项目全称为“艾滋/乙肝/丙肝三联核酸即时诊断芯片”,由他在光谷成立的湖北新柏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推出。

艾滋病、乙肝及丙肝都是传染病,现有的血液制品安全检测敏感性低,无法确诊“窗口期”内的血样,很多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往往担惊受怕许久;而核酸检测虽可检验窗口期的样本,但被国外大公司垄断,价格昂贵。

王书崎及其团队则将他在剑桥研发的NASBA技术(用于生物及食品安全检测)、核酸检测试纸技术以及微流体芯片技术结合在一起,一旦投产成功,将具有年销售25.8亿的广阔市场。

项目介绍:王书崎称,即时诊断芯片技术可在30分钟内完成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并进行自动化检测,感染后一周即可检验,最关键是成本低廉,仅需60元/次,用完即抛。(记者刘刚建)

图为:黄力越

 无机一氧化氮供体盼资本耐心投入

  成果可期 患者将不再有耐药性

  瑞典Uppsala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黄力越

2008年,黄力越和他的伙伴,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无机的一氧化氮供体。

从那时起至今,瑞典Uppsala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力越,为这一新型药物研究了6年,“至少还要5年研发,这个药物才可能上市产生收益”。据他介绍,国际上,一个创新药的研发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研发费用超过10亿美元。

黄力越毫不讳言,此次来汉是寻求投资方。

过去一年,他的寻找没有眉目。“多长时间能赚钱?”黄力越面临的资本方,大都直奔这一主题。

创新药物的长研发周期、高昂的研究费用,而且风险大——研发不一定会获得成功,让国内大量的药企选择避开,转而把目光投向更容易产生收益的药品——仿制药。

回国开一家做创新药的公司是黄力越的梦想。他说,创新药的研发,需要研发团队和资本方有耐心,还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项目介绍:黄力越介绍,目前市场上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药物,都是有机的一氧化氮供体,效率相对低,容易产生耐药性。而无机的一氧化氮供体,效率更高,没有副作用。(记者曾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