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大力支持四川凉山州基础教育

22.09.2015  13:34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2日电 (维成)9月20日,记者从华中师范大学获悉,该校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基础教育发展,把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西部山区。

  9月6日至11日,恰逢第31个教师节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教授一行,参加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慰问团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调研基础教育,慰问一线教师,同时寻访故地,探求教育扶贫的新思路、新途径。

  9月7日,马敏一行在凉山州政协主席邓显祥等陪同下,踏上了赴冕宁县大桥镇(原名团结大队)田坝村的圆梦之旅。真是巧得很,陪同的州政协邓主席正是土生土长的田坝村人。马敏当时插队的地方是五队,而邓显祥这个回乡知青,是不远处的第二生产队记工员。

  上午10点多钟,马敏一行首先来到西昌知青博物馆参观考察。这座在当年青年农场遗址上修建的特色博物馆于2010年落成并免费开放。馆藏文物8000余件,展品包括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的文件、社论、报道,大量知青生活的图片、实物;既有平面媒体方面的资料,也有电子音像方面的视频资料,十分丰富而珍贵。

  下午两点多钟,马敏一行来到大桥镇。昔日的田坝村早已淹没在后来修建的大桥水库之中,只有岸边的杨柳还依稀可见。在镇政府,马敏看望了在那里当知青时的老领导、老同事;见到87岁曾分管知青工作的阿苏老书记时,两人紧握双手,端详良久,问长问短。在大桥镇中心小学看望和慰问师生时,马敏正举起手机准备拍照,一个四十来岁的彝族汉子高声喊道:“马老师!马敏老师!”这个现今的村文书,当年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清楚地记得马敏老师当年教他们语文课的情形。几十年不见,学生还能一眼认出自己,叫出自己的名字,马敏百感交集。

  40年前的山村小学,今天只残存了校门口的一角旧墙和几块地基,新落成的教师公寓楼、高大整洁的教学楼让大家有些惊讶。这所有900名彝族学生(其中住宿生100多名)、30位教师的中心小学,与当年数间破旧校舍,百把个孩子、几个老师的山乡小学不可同日而语。小学的胡校长就是这所小学毕业的,从西昌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回到母校任教,一干就是12年。对于3500元的月薪,这位彝族小学校长很满意、很知足。但他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希望这里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不要让孩子们掉得太远。在随后的座谈会上,马敏动情地说,大桥镇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看到这里发展变化如此之大,我十分高兴,十分激动。中心小学发展得很好,老师和同学们精神面貌都不错。我今天回来看后感触很深,华中师范大学将和大桥镇中心小学结成帮扶对子,从硬件、软件到师资培训、远程教育,加大支持力度,把这里也建成“双轨数字学校”,让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通过远程双轨课堂教学系统,同步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学习资源。

  接下来的几天,马敏一行全程参加了全国政协慰问团的活动。马敏代表学校向凉山州捐赠设备、图书、光盘等近40万元。9日上午,由四川省政协主持的“加快推动凉山基础教育发展”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在西昌举行。协商会上,马敏回忆了自己在凉山插队锻炼的难忘经历,谈了近几天故地重游的观感,简要介绍了华中师大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地位、影响,以及正在积极推进的相关工作,表示将在已有的西昌民族中学、泸沽湖镇小学教育资助项目基础上,与凉山彝族自治州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更加全面、深入地促进凉山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扶贫是部属师范大学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他的发言,得到了与会四川省、凉山州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张玉台主任,马德秀、李卫红副主任等人的一致肯定。

  9日下午,慰问团一行来到西昌民族中学。在举行完教师节优秀教师代表慰问表彰会议之后,大家一起观摩了一节汉、彝双语课教学。上课的教室,有华中师范大学捐建的教育信息化示范系统;上课的老师,也正是由华师专家进行过培训的。此前,王继新教授等前来这里调研、考察,其团队一直留在这里安装、调试设备,培训、指导教师。华师将在西昌民族中学建设“适切、实用”的双轨课堂教学系统,提升该校彝族语与汉语双语教学质量,并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云平台解决传统教师向数字教师的转型问题。示范课上,双白板的运用,双语平台的设计,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华中师大数字教育资源中心专家的互动,都引起了政协委员们及老师同学的极大兴趣,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慰问团清晨从西昌出发,驱车翻山越岭7小时,来到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小学慰问当地教师。以泸沽湖小学为中心,华中师大在这个片区同样捐建了教育信息化示范系统,希望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华中师大附小、附中及其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马敏一行听取了正在该校培训教师、安装调试设备的华师青年教师的示范和讲授,观看了远程互动。大家都非常振奋。张玉台主任说,华中师大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走在了全国前面,在凉山州的教育科技扶贫功德无量,这是华中师大的光荣,也是我们政协的光荣。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