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走单骑:只以朝晖化云和

24.11.2015  19:33

    新华网湖北频道11月24日电(记者 方政军)11月20日,著名诗书画大师韦艺和专程来到风景秀丽的长江三峡秭归县泗溪采风成为一段佳话。

    虽是初冬,些许寒意,沿途山峦叠嶂,云雾飘渺,但时见绿竹盈然,迎风而立,竹林云烟,十分有趣。秭归是骚坛诗人屈原的出生地,那里还有一片茫茫竹海。车至三峡竹海景区,韦艺和从提包中掏出一牙具盒,写下一首心诗:“头顶一片云,落入君心田,秭归露源兮,兮兮赋兮兮。

    韦艺和生于安徽和县,年届五十。他诗书画皆擅,尤爱与竹共舞。“彩竹第一人韦艺和”,著名书法家刘艺及圈内人都这样赞美他。有些客人总是希望得到韦艺和所写的竹画,特别是彩竹画。彩竹画,这已成为韦艺和的标志。

    韦艺和头衔颇多,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国画艺术家协会理论会主任。1999年入选中国百名书画家,2004年入选当代中国30名书画家,2009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书画艺术成果展,入选最具收藏价值中国国画三大家等。

    韦艺和探访三峡竹海万亩竹林心仪已久。宜昌退休职工张叶秋也情钟于竹,专摄竹韵,自成一册,名“品竹心醉”,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个赫赫有名的彩竹画大师与一个摄竹爱好者,因竹结缘,尽管地位、身份、名气不同,但他俩相约于宜昌,相约于三峡竹海,不失为一段佳话。

    韦艺和徐步进入景区,对竹的万般情怀扑面而来。“这里有紫竹!”他仔细端详。在景区百花苑,木板上镌刻着陆游、郑板桥、黄庭坚咏竹诗。“高低相倚向,浑如长幼情”,韦艺和吐声诵之。三峡竹海有翠竹万亩,名竹三百,路幽径远,传为山鬼居地,幽篁修竹,小桥流水,飞瀑蒸腾,植被茂密,以山、竹、洞、瀑、溪见长。对此,“临遍天下竹画,寻遍天下竹林”的韦艺和很是兴奋。

    赏竹之际,韦艺和偶一抬头,突指最高顶峰处,惊奇地喊出:“这不是竹佛吗?”顺手看去,只见高峰上云雾缭绕,云雾下那黄色山岩中一佛头像骤现竟清晰可辨。韦艺和迅速拍照,只见竹佛俯视偌大的竹海,而茫茫竹海抱团而聚,遍布山野,漾出一股凛然正气。

    韦艺和连声说道:“赶快回去”。他要立即作画。旁人告知,前面不远处还可见其他佛像,是否观看。韦艺和头也不回,疾步返回车中。他迅速从车厢取出箱子中的画具,脱去外衣,拿出毡子,铺于马路边上,再从小饭馆借来几个碗杯,将宣纸展平,前后竟不到5分钟。

    用随身手机播放音乐,面对竹佛的韦艺和把鹅黄色颜料挤入盘中调和,看一眼前面的竹佛,开始勾勒,寥寥数笔,一尊佛像跃然而出,之后随着音乐的旋律,韦艺和作画时小跳小蹦,笔意潇洒,下笔劲遒。一会儿他又调小半碗颜料水随意泼洒,又用笔调色后恣意弹点。半小时后,韦艺和小休片刻,竟手舞足蹈。一小时后,画面上春山显现了,他才开始勾竹,只见远景近景虚实相间,色彩一层一层慢慢地浸淫。而茫茫竹海,也在多层颜料水晕染下“”现出来。他又盛了半碗颜料水,泼洒于山峰之间,云雾飘渺之状顿现。

    观韦艺和作画,神奇之至。水调颜料反反复复,涂抹点画之间,那种不可预测又令人叹为观止的渲染效果,如梦如幻地在画面上展现了。有评论家认为,这就是典型的韦氏“激活”画法,他在突发心境所激起的创作灵感,它不可控,不可得,不可知,而韦艺和却掌控自如,游刃有余。的确,当竹佛图完成之后,竹佛的神秘形象和力量,云雾的和蔼之气,竹海的浑然庞大,不是一兵一卒,而是簇拥相聚,似翩翩起舞之状,呈整体般祥和。在佛、云、山、竹之间,又因其色彩斑斓,梦幻般的晕染效果,使冬后竹海画面绽放出盎然春意。韦艺和说,这种激情创作的画是无法临摹的。他那用水墨颜料一层一层地浸染出来的夸张效果,把抽象揉碎,把激情放大的画意,仅有韦氏创之并为之。

    纵观历史上的画竹之作,不计其数,而这幅竹佛图与众不同。一是写竹佛与竹海的作品,实属罕见;二是用突破常规水墨技法的韦氏“激活”法创作竹佛图,色彩恣肆而表现出豪放气象,效果超然,令人叫绝;三是竹佛是生命灵魂所在,其此作神圣博爱,无与伦比。借用著名画家石齐为韦艺和题写的“竹彩圣音”四字,来评价竹佛图真是恰如其分。

    韦艺和说,这幅竹佛将在他创作的竹海万里行画卷中,排在第一张,也可能选择作为赴国外办画展的宣传画。可见这幅竹佛图在他心中分量很重。

    “我乃好色之徒也!”在三峡单骑行期间,韦艺和还以一首《长相思》词意,“彩竹兮,斑斓兮,且任烟虹凝翠眸,风云弄紫稠。炫不休,舞不休,只以朝晖化云和,晕兮汩汩流”,写了落笔无墨的一幅彩竹,在疏密浓淡之间,颜料水调之际,点画皆无墨,唯“”而已,唯美而已。

    从彩竹画来讲,韦艺和“只以朝晖化云和”的手法和胸臆,写出绚丽之色,炫舞之姿,灵动之态,非他画所有。而竹之品竹之德,全因其“只以朝晖化云和”的炫色和笔意而美伦美奂。有不少头衔多的吓人的大师,只是浪得虚名。而韦艺和在三峡竹海巧遇竹佛,写就竹佛图的过程中,其对彩竹不仅真知灼见,痴迷痴狂,而且把彩竹当作生命当作灵魂的追求,令所有接触到韦艺和的人感动不已,敬佩不已。

    没有圈内同伴,韦艺和千里走单骑的三峡之行还有一点花絮。在宜昌市车溪景区,沿溪竹林繁多,他细细品赏,被晶沙抓拍出“你的眼神”照,韦艺和两眼神凝定格于竹叶间,他那虔诚的目光,于竹心动。车溪景区以水车著名,用水车传统工艺造出竹纸,尺寸只有长30厘米宽15厘米。韦艺和就地取材,用重彩写法在这种竹纸上作彩竹图和葡萄图,迤逦璀璨。屈原故里,也是韦艺和向往的拜访之地,因时间关系,这次他去不了。可他在秭归小宴时,既席激情创作了“离离骚不远”的十四行诗:骚坛近在前,遥指一万年。我只是旅人,你,就在海边。我慢慢的南行,舍北而在等你,离离骚不远,抚琴而迎梅子。数无数晚秋于歌喉,只能铃声响起……21日晚,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传益建材公司范总相邀夜宵,韦善猜来意后欣然应允。原来前两天韦艺和造访过这家企业留下5幅墨宝。夜宵中韦艺和主动说:回京后一定为范总作一竹图,作为韦艺和资助的公益事业“竹韵奖”,希望企业做大做强。

    这就是韦艺和,和竹子一样虚怀若谷的人。

    “三峡,我还会再来。”韦艺和说三峡是令他难忘之地,这次留下了遗憾,许多心仪之地还要拜访。

(责任编辑:余凌云)